时政>资料库>评论>周边亚太评论
  频道推荐> 哈马斯7日回复是否接受以色列长期停火协议 | 伊拉克女恐怖嫌犯落网 曾招募80余女人弹 | 辛普森因绑架罪等被判33年监禁 | 五角大楼明年计划招募千名外籍医护 |
校园安全的真正威胁在哪里

2007-04-20 09:30:18
我来说两句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当暴力和色情在网络游戏、影视作品中不断滋生时,儿童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不乐观,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正是未来的校园安全乃至社会安全的真正潜在威胁。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包括凶手在内的33人死亡,20多人受伤。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凶手初步认定是该校的一名韩国裔学生。发生这样的不幸,我们首先要对那些遇难和受伤的无辜师生表示深深的哀悼和同情,并对为掩护学生逃生而殒命的教授致以最诚挚的敬意。然而哀伤之余,我们也有必要对案件做进一步分析,总结其中的深层问题,以做警示。

据校方和在场学生描述,案发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美国时间4月16日清早,枪手进入该校一宿舍楼寻找女友,二人发生争吵后他开枪打死女友和另外一名宿舍管理人员;2小时后凶手转至教学楼,开枪射杀几十人后自尽。暂且不论凶手身份与作案动机,综观案件发生全过程,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校方的危机处理能力,二是凶手的“专业”程度。

校方危机处理能力不足,是使这次校园暴力如此惨烈的重要原因。校方对当时形势估计不足并存在明显误判,既没有在第一时间迅速封锁校园进行排查,也没有及时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向全校发出警告,而是在案发2小时后通过电子邮件发出警告,此时悲剧已经酿成,几十名师生早已倒在枪口之下。

由于案件曲折和校方能力所限,也许将全部责任归咎于学校并不公平,但这却暴露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校园安全。全球大部分校园均属开放或半开放型,人员流动性强且不易管理,教室和寝室等特定区域人口密度大,加上校园安全事件的社会轰动效应大,校园其实是不折不扣的高危区。这些都要求校园必须具备很高层次的安保系统,但目前全球大部分校园恐怕都无法在安全上完全达标。如何建立更为及时有效的校园预警系统及完备的校园危机处理机制,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似应成为各学校认真思考的问题。

而该案件中另外一个发人深省的细节乃是凶手的“专业”程度。其行凶过程显示,凶手完全具备了“职业素质”。案发前一周学校曾三次受到炸弹威胁,有分析称,这有可能是凶手在对学校的保安能力进行“摸底测试”;凶手进入教学楼后,用铁链将出口牢牢锁住,显示出凶手的“周密”;据在场学生描述,凶手枪法精准、换弹夹动作娴熟,开枪时表情冷静,甚至还带着一丝冰冷的微笑,足见凶手的无情与残忍。

对此,也许人们倾向于从美国枪支管制的制度漏洞中寻找原因,从变态心理学的理论中寻找依据,或者从外来移民的文化认同中发现问题,甚至将特定族裔的特征和素质当作推导的前提。但笔者认为,上述分析也许都有一定依据,但更重要的,是其中反映出的儿童和青年成长环境的普遍问题。凶手之所以如此残忍,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社会为他提供了轻易接触暴力手段和接受暴力思想的机会。责怪社会制度的不完美固然是吹毛求疵,但当暴力和色情在网络游戏、影视作品中不断滋生时,儿童的成长环境越来越不乐观,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正是未来的校园安全乃至社会安全的真正潜在威胁。

悲剧虽然发生在遥远的美国,但人同此心,我们也应能感受到伤亡孩子的父母们的心情。反观自己我们发现,中国也同样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校园暴力以及一系列与此相关的社会问题。但愿类似的报道不要让我们只是感觉到了数量和程度上的差别,而对问题的严重性麻木不仁,也希望我们能从美国的校园悲剧中,总结出应该引以为戒的经验和教训。(作者:王鸿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环球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环球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环球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环球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