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气质量,重现蓝天白云,需社会共同发力。资料图 长城网 赵晓慧 摄
法律为治霾保驾护航,凝聚合力擦亮蓝天
不过,河北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尽管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大气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当前,大气污染物排放数值居高不下,雾霾频发,空气质量未明显好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效果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必须下大力、出实招,才能见实效。
实现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如果只是坐而论道,蓝图只会是“水中月”“镜中花”。
在实现污染物“减量”的同时,河北还将实施绿色攻坚工程,扩大生态建设“增量”。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河北将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三北防护林、乡村和廊道绿化及公益林等重点工程,年内造林绿化420万亩。
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绿色发展,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加强合力。本次省人代会上审议通过的《河北省大气污染治理条例(草案)》,是河北省深入治理大气污染的又一利器。这项法律草案共有93条,分别对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职责、企业和公民的防治义务等进行了明确。总的原则就是按照“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对大气污染治理进行全面规范。
《条例(草案)》明确规定政府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区域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制定区域煤炭消耗总量控制规划和削减目标,逐步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将河北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有利于明确责任义务、规范防治措施、强化责任追究,有利于依靠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用最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针对河北省水环境近年来呈总体恶化状况,“十三五”期间,河北将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确保劣五类水质河流基本恢复使用功能,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同时强化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全域生态系统修复建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打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基石,需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先行;需要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需要法治手段和治理能力的强化提升,需要不断进行积极的改革和探索,只有坚守发展、生态和民生三条底线,把握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兼得,绿色与发展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