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参观“百岁苑”。
战争时期佩戴的臂章、泛黄的老照片、各式各样的烟斗和旱烟袋、手抄版的《三国演义》,再配以24位百岁老人个人口述史视频……在西城区白纸坊东街甲29号的万寿公园茗香茶社院内,有这样一座别具特色的博物馆——“百岁苑”。这里收藏着西城区百岁老人的口述史以及老人们珍藏的老物件。走进博物馆,亲切可感的百年记忆呈现眼前。
收藏24位老人“百年记忆”
上小学时,邓颖超是她的老师;上大学时,司徒雷登是她的校长……出生于殷实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的力伯师老人今年已经101岁了。如今,老人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能在保姆的搀扶下在小区里遛遛弯。
聊起往事,老人也十分健谈,滔滔不绝。毕业后,力伯师曾在天津当过私教,最后任职于铁路系统,直至退休。她和爱人青梅竹马,小学时候便认识,后来慢慢相恋,结婚生子。因为曾在教会中学上学,老人英文流利,现在还能唱英文歌曲,用英语进行交流。如今,这些回忆都拍成了老人的口述史的视频,收藏在博物馆里,供后人寻觅,追忆。
“百岁苑”目前已收藏了24位老人的老照片、老物件近三百件,其中不乏一些珍贵历史资料,所有展品均由百岁老人及志愿者无偿捐借。
整个博物馆分为主题展览区、视频播放区、特色专题区、公众互动区四大部分,以展板、实物、视频、数字平台等多种形式,集中展出百岁风采、长寿秘诀、志愿精神、公益之星等内容,并在特色专题区进行以“致敬老兵”等为主题的特色展览,展示西城百岁老人精神财富,成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孝老传统美德的生动课堂。
博物馆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00至下午5:00对外免费开放,并配有专职讲解员。公众还可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西城百老汇”查阅相关内容,了解最新动态。
汇编老人口述史体现尊重
西城拥有百岁老人128位。“我们在与老人接触时发现,他们需要关怀,更需要尊重。让他们感到自己对社会还有用,是最大的尊重。”西城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说,这些长寿老人具有生活规律、性格豁达、乐观等众多共同性。这些经验、经历正是他们的隐形财富,也是当下社会需要的精神食粮。因此,他们想到将这些百岁老人们的经历集中整理,让全社会共享。
西城区很快启动了“百岁老人口述史”项目,安排志愿者定期上门,聆听百岁老人讲述平生亲历,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如今,志愿者们已先后为20余位百岁老人记录了他们的口述史。
近年来,西城区积极推进“记忆西城、书香西城、艺术西城、时尚西城”建设,全方位展现西城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其中“记忆西城”建设旨在通过支持多元主体办好“家庭”博物馆、制作标志性城市雕塑和建筑小品、在街道建立形式多样的历史文化展览室以及建立地区文化识别系统等方式,展现西城的历史记忆,凸显西城的文化底蕴。而“百岁老人口述史”项目的启动,已然成为“记忆西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两代志愿者传承人生智慧
此项公益活动招募的志愿者,主要是“50后”和“90后”。西城区社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此安排是因为两个年龄段的人群看待问题有视角差异,可以多角度地呈现老人的百年人生。“50后”的人面临如何度过老年生活,而“90后”则要面临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希望他们能通过与百岁老人的接触,上好一堂人生课。
如今,已有5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项目中,陆续走访服务了20余位百岁老人,为其实录口述生平、拍摄主题照片,量身定制“私人档案”,梳理提炼百岁老人一生重要成长经历及人生感悟,启迪后人,传递人生经验。
“老人们的百年经历反映和记录了社会的历史变迁,老人的人生经验启迪和影响着我们子孙后代。”一名参与“百岁老人口述史”项目的志愿者告诉记者,当老人们被问及长寿秘诀时,最多的回答就是“豁达宽容、积极乐观、与人为善、吃亏是福、热爱生活、勤劳独立”等词汇,这些感悟也引发了志愿者们对各自生活的思考。因此,百岁老人的养生之道、长寿秘诀、家训家规等宝贵经验也被写进了传记,为后辈的人生历程提供借鉴。(本报通讯员 曹蕾 记者 巩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