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告,春节时给孩子红包的传统由于人们往红包里塞入大量现金,或将其视为回礼的联络工具而正在失去其真正的意义。
春节给压岁钱红包的习俗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意在使孩子免遭名为“岁”的怪兽带来的厄运。
通常情况下,孩子到18岁便不再收红包了,但也有孩子在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前会一直收红包。
50岁的陈和文经营着一家婚庆公司,他一直劝阻亲朋好友不要给他12岁刚上初中的女儿大量的现金红包。
尽管如此,女儿仍然能拿到7000多元的压岁钱,去年甚至得到了14000元。
陈先生一直都给女儿200元的压岁钱,这一习惯已经保持了7年。
“我觉得给孩子那么多钱没什么意义。”他说。
“这是一种负担。我总是得找机会退回去,但他们也总有各种理由,像压岁钱得每年涨涨,或者是我女儿已经上初中了等等。我若不劝阻,她的压岁钱轻轻松松就过万了。”
本月对90名北京中小学学生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孩子们共得压岁钱43.8万元,人均额达4867元。
调查显示,父母在政府单位工作或经商的孩子得到的压岁钱比较多,给的人也相对较多。
“过去的红包一点货币价值都没有。红包里装的是特殊设计的货币。数千年来一直如此。”中国民俗学会资深会员吴新峰说。
“但是现在人们往红包里装入大量的真钱,用红包换取利益。红包传统的精神被曲解了。”
北京东城区的教语文的徐老师见证了越来越多6至12岁的孩子有红包,里面的金额也越变越多。
“30年前我教第一批学生时,那时基本没有红包。到了20世纪90年代,学生们收到5元或10元的红包就兴奋不已了。”徐老师说,“到了2000年,孩子们可能收到100或200元的红包,但从来没有超过1000元的。”
然而,从2008年开始,所有的学生寒假回来之后,压岁钱都在1000元以上,徐回忆道。“3年前,有位学生的压岁钱超过了10000元。”
今年,徐老师的一位学生说他收到了50000元的压岁钱。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
13岁的向鹏宇,从三年级开始,总是不多不少地收到2000元的压岁钱。
“手中拿着红包,我能感受到爸妈对我的爱。”向鹏宇说,“这无关钱。这是心意。”
向鹏宇的父亲46岁,生于四川,现在是北京按摩医院的一名脊椎按摩师。他总是将孩子的压岁钱限制在2000元以内。
“我们是普通家庭。红包里的钱是合理的数额,这样儿子就不会胡思乱想。我和妻子既不会委屈孩子,但也不会娇惯他。”
出于这个原因,除了家人,向鹏宇的爸爸拒绝他人给儿子压岁钱。
“我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来回送钱上。”他说。
所以,向鹏宇只从父母和4位亲人那里得到压岁钱。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编辑:王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