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银行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兼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范卓云近日表示,国际资金近期持续流入中国股票,预计伴随财税改革政策陆续出台,中资股份将继续吸引资金,银行股将是目标之一。对于正在招股的光大银行,因应监管要求,范卓云不便评论。
统计数据显示,A股、H股目前估值均低于10年平均水平。范卓云解释指,过去3年间,在香港上市的中资股份表现连续跑输全球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市场担忧中国经济结构性放缓,以及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大规模信贷激励措施带来的影子银行和地方债的风险。
银行股无疑是受地方债和影子银行影响最大的板块。范卓云说:“在香港上市的中资银行股目前平均市盈率仅约6倍,市账率约1倍,这样的估值水已充分反映地方债、利率市场化和行业净利息收益率收窄的风险。”
“地方债问题是金融海啸之后的历史遗留问题,不可能短时间内解决,接下来首先要解决中央和地方收入分成,预计明年两会时会有更详细财税改革政策推出,在香港上市的股份有机会得到重新估值,尤其是中资银行股。”她续指。
过去5个星期的国际资金流动数据显示,来自国际投资者的资金持续流入中国股票基金,但仓位仍然较低。范卓云认为,伴随一系列改革政策陆续推出,未来6个月之内环球资金还会继续流入中资股票。
瑞信预计,未来12个月,恒指将随外围股市出现调整,但总体上,受中国经济的改革复苏带动,恒指目标点位可达26000点,国企指数目标点位14300点。
“A股接下来面临重启新股上市以及大小非解禁等压力,因此更加看好H股,特别是受惠经济改革的中资金融股,如建设银行(939.hk)和工商银行(1398.hk),以及优质保险股如中国平安(2318.hk)。”范卓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