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日本针对石油危机的外交应对措施

2013-06-12 12:10:32 来源:《能源》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全面加强与阿拉伯产油国的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以前,日本与中东没有重要的联系,1951年9月8日,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在《旧金山对日和约》上签字,先后与日本恢复外交关系。1955年,日本经济进入了以石油化工为中心的起飞时期,日本通产省制定了扶植石油化学工业的对策,大力发展重工业,推动能源结构由煤炭为主转变为以石油为主。

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造成日本加强与中东国家联系的契机,以获取石油资源为中心的中东经济外交提上日程,日本开始大量从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进口石油。但是,当时日本并不重视中东地区,只是由于石油危机的巨大冲击,才迫使日本及时调整和改变了中东外交政策。摆脱石油危机的冲击,恢复了中东石油的正常供应,也使日本认识到了对中东地区重视不足会带来严重后果。为了长期获得稳定、廉价的石油,日本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强同阿拉伯产油国的外交关系。

1974年1月,日本通产大臣中曾根康宏访问伊朗和伊拉克,与伊拉克就经济合作问题进行讨论,签订了关于经济会谈的纪要。根据纪要,日本将向伊拉克提供10亿美元贷款用于兴建一些石油和化学项目,并帮助伊拉克培训技术人员,向伊拉克派遣专家;作为回报,伊拉克向日本提供1.6亿吨以上的石油、液化天然气、石油产品等,其中包括原油9000万吨。在1974年日本还增设了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约旦王国的大使馆,增加了原来日本驻各阿拉伯产油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提高了驻各阿拉伯产油国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外交工资和津贴。

1975年9月,日本政府决定再次向伊拉克提供218亿日元贷款,建设肥料工厂。1976年1月,通产大臣河本敏夫访问埃及、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就经济合作达成协议。1976年8月,日本与伊朗签署了日元借款协定,用来建设波斯湾海岸石油化学基地。这个名为“伊朗.日本石油化学”(IJPC)的项目计划每产30万吨乙烯所需费用5500亿日元,由日伊两国对半分摊,伊朗由国营石油化学公司出资,日本由三井集团出资。

1977年日本对中东的贸易额约占日本总贸易额的20%,中东已成为同美国、加拿大处于同样水平的日本的重要贸易伙伴。这一年,日本对于整个中东地区的无偿援助为41.3亿日元,日本政府贷款579亿日元,并派遣技术专家651名,接受对方研修人员717名。对于民间企业向中东的贸易输出,日本政府给予积极援助,例如,在输出成套设备时,考虑到各种变动、工程进行中的意外事故等情况,日本政府设立了输出保险,日本企业还可以接受日本输出金融银行的贷款。

日本在与阿拉伯产油国发展关系的同时,还注意发展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关系,1977年2月1日,巴解组织在东京设立办事处,这是巴解组织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设立的第一个办事处。

1978年9月5日—9月12日,为了减缓美元下跌和石油涨价的双重压力,增进同中东重要经济伙伴的友好关系,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作为第一位访问中东地区的日本首相访问了伊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等产油国。在这次为期八天的访问中,福田赳夫首相特别强调了波斯湾地区对于日本经济的重要性,称之为“日本的生命线”,福田赳夫首相高度评价了沙特阿拉伯所采取的稳健的石油政策,希望继续执行这种政策。

在日本与沙特阿拉伯的《联合公报》中,福田赳夫首相阐述了日本的新中东政策,强调“双方在实现中东和平,以色列从包括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地区在内的全部阿拉伯占领地区撤退,承认巴勒斯坦人的正当权利等方面的认识是一致的。”这是日本首次在外交文书中具体而明确地提出以色列的撤退地区。访问期间虽未签订具体的经济协定,但是福田赳夫首相再三表示愿意同中东各国开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福田赳夫首相的中东访问将“石油危机”后日本与中东国家的亲密关系推向了高潮。(张千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编辑: 柳洪杰 标签: 石油危机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