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同时访问中国,前者时间是5月5日至7日,后者是6日至10日,其中6日、7日两天将重叠。
时隔10年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再次同时访问一个国家,只是访问的对象,由10年前的美国变成了中国。在美国逐渐从中东淡出,中国积极协调中东局势的背景下,出现了这次世界外交史上极其罕见的访问安排。
“以前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只能是‘蜻蜓点水’,从此次访问开始,或许中东的历史将被改写。”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成为最“合适”国家
“美国在中东的政策是往外撤,而全世界最希望中东和平的国家,是中国。”黄仁伟分析,能源依赖、外交布局策略、国际关系准则,决定了中东国家与中国越走越近,离美国越来越远的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黄仁伟认为,中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达到历史新高。每年从中东进口石油8000万桶,而随着美国能源改革,石油来源越来越依靠墨西哥、巴西等西半球国家,与中东国家的利益相关性大大降低。中国从中东进口石油的金额可能很快将是美国的5到6倍。
在国际关系准则方面,美国对中东采取的是“航母”战略,是靠军事的硬拳头实现控制的,而中国则主要依靠中东国家自己的和平相处来实现地区稳定,靠的是“软实力”。中方同巴以两国双边关系牢固,为推动巴以和谈赢得了较大的回旋空间。中国长期与阿拉伯世界保持稳固关系,与以色列也一直关系良好,而且主张和平稳定、中立的态度赢得了中东国家的信任。
同时,美国在中东地区十几年来一直执行偏袒政策,未能中立客观地处理中东问题,一个“不中立”的“中间人”逐渐失去了广大阿拉伯国家的信任。
中东稳定对中国至关重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安惠侯对《国际金融报》表示,巴以两国领导人“前后脚”访华,在中国外交史上绝无仅有。“两位领导人来访,既体现了中巴、中以良好的双边关系,又表明他们对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中所发挥作用的高度重视。”
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中国政府明确将到访的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的职位定位为“国家总统”,而不是“联盟主席”,表明了中国明确承认阿巴斯为“国家元首”,也就是明确表明巴勒斯坦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而不是“地区”,拥有作为独立国家的合法性。2012年,巴勒斯坦成功获得联合国观察员资格,若能在2013年成功申请成为正式的联合国成员,即表明其成为正式的独立的“国家”。这需要作为世界大国和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的支持,也需要以色列的承认,此次访问中国,或许能实现与以色列的对话,巴勒斯坦可能实现“一举多得”。
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保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认为,近年来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明显上升,与中东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同中东国家贸易增长迅速。同时,中东在经历大变局之后,发展对华关系的意愿也日益增强。“实际上,随着中国的发展,中方也愿意在中东事务中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中东稳定迎来新时代?
“中东地区局势本质上是世界大国间的相互博弈。”黄仁伟分析,美国是否愿意让巴勒斯坦、以色列在中国的斡旋下实现和谈,将是关键的因素。巴勒斯坦、以色列自己国内的分歧和势力博弈也将是重要因素。
据李绍先介绍,从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署至今,巴以问题又已延宕20年时间。未来重启和谈必须具备两方面条件:一是巴以双方都必须坚定推进和平进程,将之视为唯一出路;二是国际社会要不遗余力地从外部推动。“有利的一面是,国际社会已充分认识到推动巴以和谈的重要性,都明白如果没有巴以和谈,中东动荡就不可能结束。”李绍先说。
巴以和谈是否已经时机成熟?“以色列虽然表面强硬,但实际追求和平,不希望整天处于战争状态。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已经愿意坐下来谈。”黄仁伟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但目前断言巴以和谈时机已经成熟还为时尚早,此次双方对中国的访问或许将成为重大转折点。(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