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眼下正处于创新发展的转型关键期,未来可持续发展到底还需不需要中国代工?或者说,中国代工还将持续多久?苹果背后所代表的“美国制造”的动向,让这一话题紧迫而严峻地摆在了2013年开局的当口。
一场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研讨,就在年终岁末热烈展开。这场由上海海关学院石良平工作室主办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等方方面面专家的目光。
如果你现在“一不小心”买到“美国制造”的苹果Mac电脑,你不必太吃惊。去年年末,美国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明确透露,打算把设在中国的部分产品生产线转移回美国国内,从今年开始,该公司部分Mac电脑将在美国生产。
苹果高层这一表态,一时间引发国人对于“中国制造”会否崩溃的集体忧虑。这样的心态或许有点矛盾:一方面为“中国制造”一直以来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而焦灼,另一方面又因“中国制造”可能面临的替代危机而不安。不是一直说,中国代工每天在为全球知名品牌忙碌,赚的却是少得可怜的加工费么?这话多少有点无奈。“中国制造”虽不等同于中国代工,但在跨国公司眼里,以加工贸易为特征的中国代工,代表着“中国制造”的主流内涵――价格低廉,质量不错,但创新不足。
中国经济眼下正处于创新发展的转型关键期,未来可持续发展到底还需不需要中国代工?或者说,中国代工还将持续多久?苹果背后所代表的“美国制造”的动向,让这一话题紧迫而严峻地摆在了2013年开局的当口。
一场关于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研讨,就在年终岁末的关键期热烈展开。这场由上海海关学院石良平工作室主办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等方方面面业内专家的目光。
加工贸易的产生缘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客观存在,而全球产业链的分工是因为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价格存在差异。至少从目前来看,加工贸易仍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其实质是在全球范围优化配置资源,并将各个生产工序分配到各个国家或地区,最后统一组装成制成品。而以加工贸易为特征的中国代工,也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而生的一种贸易形式。跨国公司利用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控制力在全球不同国家或地区安排其生产、加工,甚至研发,特别是把加工这一块放到中国,因为中国当时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便宜,资源价格也较低。
问题是,我们现在是否能够抛弃中国代工,立马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呢?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张广生态度明确,加工贸易在我们国家还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一个重要理由是“中国创新能力不足”。我国工业增加值目前占GDP比例不到30%,而美国在70%以上,欧洲为60%,这意味着我们国家处于科技低端的局面没有根本性转变。这也决定了加工贸易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我们对“中国制造”的复杂心态,又确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教授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会发生变化,劳动力价格、资源价格等都在提高,客观上对原有价值链和产业链所依赖的分工局面会产生调整需求。中国代工需要提升内涵,但这需要过程,现阶段无法改变的是,“加工贸易在我国还有相当长时间存在的必要,不仅中西部地区,而且沿海地区也脱离不了加工贸易企业”。芮明杰直言,“很难想象,沿海地区如果都搞虚拟经济会变成什么样”。现在要找到好的转型方向还需要探索,包括政府的政策,现在很多都还是着眼于招商引资的政策,而不是扶优领军的政策。在方向和政策还不明确之时,贸然放弃熟悉的东西显然不明智。
事实上,中国周边不少国家眼下明里暗里都在积极争抢“中国制造”的份额。在抢逼围愈演愈烈的今天,中国代工的部分优势也在逐渐失去。“加工贸易做了这么久,为什么只出了一个富士康呢?”芮明杰教授一句话令大家陷入思考的沉默。
或许对于“中国代工还将持续多久”的问题,暂时不会有转型时间表,但一个共识是,要让全球分工长久离不开中国代工,我们还需要做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