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种豆记
“你说的就是我。”当中国证券报记者提到俄罗斯大豆已开始进入东北压榨厂的报道时,黑龙江某经贸公司的王总美滋滋地说。仅这一次大豆进口就让他赚了将近60万元,而这还只是第一批。
王总不到40岁,一看就是典型的东北汉子。脑子活络的他看到东北大豆的种植成本不断增加,种植面积越来越少。早在去年,他就开始到俄罗斯种大豆。虽然第一年以投入为主,基本没什么盈利,但今年开始尝到甜头了。
“除去各种成本,俄罗斯大豆运到国内每吨利润在500元左右。”这位“豆”老板掰着指头说,俄罗斯土地肥沃,大豆不用肥料就能达到国内单产水平。更重要的是,与国内土地租金每公顷四五千元相比,一江之隔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仅需约30元。他估算,自己承包的1万公顷土地今年收割大豆2万吨毫无问题,如果以目前的行情销至国内,盈利有望超过1000万元。
利润诱人,但钱也不是白捡的,从在俄罗斯种豆到向国内卖豆,王总在两年时间里尝尽酸甜苦辣。“不是每个人都能赚钱。”王总说,首先要抓住农时,俄罗斯大豆的种植期为每年5月5日至20日左右,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型农机也不可或缺。如果一个环节没能跟上,就可能血本无归。谈到几位朋友的遭遇,王总不胜感慨。
在俄罗斯种大豆还要关注许多外在因素的变动,包括大豆贸易和大型机械来往两国的关税问题、大豆检验检疫问题。王总比别人聪明的地方在于,他从一开始就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注册成立公司,开展公司化经营。在公司的60多名职工中,俄罗斯人占一半,而且公司总经理和法律顾问都聘请俄罗斯人担任。针对可能遭遇的更严格劳工限制,公司还将增加当地雇员数量。
“有困难的地方,才有机会。”王总说,只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公司化经营的风险要小很多。至于那些以个人身份去种大豆的人,一旦俄方加强通关和农业管理,随时都有可能血本无归。
这位喝着黑龙江水长大的新时代农民最期盼的是国家能对大豆境外种植和返销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例如,目前返销大豆除了面临非常复杂、严格的检验检疫外,还存在进口关税、许可证、配额限制等因素。“同样是农业合作,大豆进口不但没有补贴,近期关税还增至500多元/吨,加上俄方关税,每吨大豆要掏近900元的费用。”说到这里,他一脸无奈。
由于种植成本上升和国外大豆的挤压,东北大豆种植面积持续萎缩,种植效益大大不如玉米等农作物。同时,国内油脂压榨企业面临“断供”的窘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国内企业在俄罗斯承包土地、开展农业合作的势头良好,大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于俄罗斯大豆的品质和出油率与东北大豆几乎一样,而且还是纯天然绿色农作物,返销不但能缓解国内油脂压榨企业“无豆下锅”的窘境,还有助于其产品层次提升。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表示,俄罗斯大豆返销对国内大豆产业来说是“双刃剑”。如果形成规模,农户种植本土大豆积极性必然受影响。“虽然能保证非转基因大豆加工企业原料供给,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大豆对外依存度更高了,一旦国际大豆市场出现波动,对国内大豆市场尤其是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市场的冲击会更大。”
王小语说,黑龙江是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最后一个“堡垒”,应给予黑龙江大豆差异化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例如,此前提出设立黑龙江大豆非转基因保护区,使其产量和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令黑龙江大豆在应对国际大豆市场波动时能发挥更大作用。
- 环球 E-weekly
- 特稿 world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