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名提案呼吁巩固实体经济 防范产业“空心化”潜在风险
堵炒钱 引民资 振实业
实体经济发展在今年两会上备受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获悉,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今年联名提交了《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这份提案由民建中央等党派、团体深入跟踪调研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现状之后联名提交。
3月3日下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当天,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表示,今年人民政协将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议题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当前发展实体经济已经非常迫切并具有战略意义。因而,《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中着重提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困境,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上述民主党派、团体对实体经济调研之后,认为造成当前实体经济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多种因素叠加使成本攀升;过度垄断使民间资本投资无门;国际需求萎缩、中小企业产能过剩;实体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等多重困境;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资源不足等。
不少代表和委员表示,现在做实业不如做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比较利益诱导要素流向非实体经济,这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也成为今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
然而,民生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它是浅显直白的,又是复杂深刻的。它不仅仅是衣食住行,也包括文化、健康和安全,还包括人民群众各项权益的伸张和维护。在它的背后,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大趋势。
正因如此,改善民生任重道远。既要继续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又要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结合起来;既要大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要继续补偿在住房、教育、社保和医疗等方面的“欠账”。而在当前,要把改善民生、进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落到实处,加速和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迫在眉睫。比如,当前楼市调控进入敏感期,让住房回归基本属性的调控方向不可动摇,但如果不改革财税体制、让各级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谁能保证“土地财政”不会卷土重来、调控成果不会前功尽弃?再如就业、社保、物价、股市、垄断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方面,也何不面临着一道道亟待破解的改革课题?改革意味着利益格局的调整,利益调整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因此,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经济”,不仅需要远见卓识,更需要突破利益藩篱的决心和勇气。
两会开始了。我们希望“庙堂之上”和“江湖之远”同声共振,热烈讨论民生问题,并形成具体的改革措施,让民生和经济发展真正实现良性互动。记者 孙韶华 梁嘉琳 李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