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和美欧主权债务困境,凸显了西方国家正在经历资本主义制度诞生以来新的瓶颈期,深层次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制约着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
今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是“大转型:塑造新模式”,表明论坛已充分认识到目前全球各领域存在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
如何在变革中找到新的模式、新的治理机制,是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
美欧开始向实体经济回归
经过多年的“去工业化”,西方国家基本已步入后工业化社会,服务业稳居主导地位;长期以来重消费、轻生产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产业空心化现象严重;全球化又使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布局、产业向外包方向发展,空心化现象进一步加剧。20世纪中后期开始,伴随虚拟经济的逐年膨胀,美国的制造业逐渐萎缩。1980年到2009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1.1%降到12.6%,制造业就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比重从21.6%降到9.1%。
欧洲金融服务业近半个世纪以来快速发展,大量制造业外迁也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欧盟大部分成员国存在“去工业化”现象,西班牙、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国尤为严重。“去工业化”不仅削弱了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对国内就业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1996~2007年,欧洲失去了280万个就业岗位。西方国家长期失业现象越来越突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美面临的长期失业形容为国家危机。丹麦首相施密特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即便是“宇宙总统”,第一任务仍然是为年轻人提供工作机会。
西方再次意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必要性,把重归实体经济、推进“再工业化”战略提上产业结构调整的议事日程。2009年11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指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发出了向实体经济回归的信号,“再工业化”已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欧盟工业政策的方向与目标,其重点是促进创新,提升“再工业化”进程。
然而,经过多年全球化的发展,外迁工业整体回归已不可能,劳动力成本畸高,便捷的零部件、高效的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集群效益,都表明全球化发展已不可逆;只有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新的突破点和抢占制高点,才是全球竞争力取胜的王道,也才有机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弥补发达国家的就业“黑洞”。
因此,再工业化是再造一个新的实体,是以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形态的崛起;是在继续强化传统产业既有优势的同时,努力在新兴技术产业的角逐中抢占制高点。在全球化大潮已不可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西方“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任重道远。
发达国家走向长期财政紧缩之路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过度依赖借贷,重消费、轻生产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的大规模救助行动,导致发达国家债务不堪重负。据IMF的数据,2010年底,美、日、英、加拿大和欧元区主要国家的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平均达到109%。发达国家债台高筑,对经济增长形成制约,国家信用每况愈下,债务危机频频爆发,财政紧缩势在必行。
但是,在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这面临着来自经济增长方面的巨大压力:财政紧缩的紧迫性与促增长的急切性相互矛盾。发达经济体面临确保短期经济增长和长期财政整顿的双重任务,如何在不引发再次衰退的前提下,减少债务总额,是摆在各国决策者面前的难题。财政紧缩导致西方社会党争激烈,经济复苏亦受制约。民主议会制度,一向是西方国家对不同制度国家兜售其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但西方的财政窘境导致各党派在财政领域的角力更加激烈,都在争取将有限的财力运用于自身代表的利益集团,成为影响政府财政工具正常使用的羁绊,这在美国国会争夺财政预算方面表现十分明显。财政预算上的政治僵局,影响着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对美国经济复苏形成掣肘。
西方“去福利化”倾向开始显现
二战以来,西方国家建立的“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制度一度是全球向往的样板,但在主权债务危机阴影的笼罩下,失去了其诱人的色彩。高福利带来的高劳动力成本,使这些国家在激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削弱了竞争力,贸易逆差积聚。为弥补贸易赤字,被迫走向市场融资,财政主权被市场所控制。高福利制度被视为欧债危机的推手。
欧洲国家几乎全覆盖的免费医疗、福利支出平均占政府总支出的50%左右。优厚的失业救济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失业现象,在不少国家,失业两年后还可以领取相当于失业前工资的80%,失业救济成了社会福利开支中的最大项目。
西方国家已普遍迈入人口老龄化,2010年日本、欧洲和美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2.7%、16.5%和13.1%,远远超出了7%的老龄化社会警戒线。欧洲国家的养老金支出已占这些国家财政总支出的25%~30%。
健康的福利制度不仅要帮助弱势群体渡过生活、就业等难关,促进收入再次分配的公平性,而且还应抵制不劳而获的道德风险,促进竞争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财政负担的重压下,欧洲国家“去福利化”倾向开始显现,个别国家开始提高退休年龄,减少养老金支出,但遭遇民众的强烈反弹,欧洲社会矛盾激化;“去福利化”阻力重重。
债务问题的解决倒逼一体化进程
欧元区国家共同拥有统一的货币政策但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各国财政预算也缺乏必要的监管,因此十多年来欧洲经济一体化跛足前行。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使得各国面对危机冲击时手段不足,过多依赖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
欧债危机提示欧洲国家要从制度的设计方面,去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和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欧债危机使欧元区国家深刻认识到欧洲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离的致命缺陷,欧盟26国已就推动欧元区建立更紧密的财政联盟达成共识。德国总理默克尔评价:欧洲财政联盟开启了欧洲融合的新阶段,欧洲一体化掀开了新篇章。
虽然目前欧元区国家尚在欧债危机的迷雾中徘徊,但一旦走出危机,人们会发现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已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欧元区国家又站在了领跑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起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