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院落八方通,幢幢署阁城中城。被誉为“傣族故宫”的云南梁河南甸宣抚司署,经历百年春秋风雨依然矗立。这座大院见证了中国明清土司制度的兴盛与没落,并延续着那神秘而厚重的土司文化。记者近日驱车前往梁河,一探究竟。
“南甸土司被称为‘十司领袖’,是明代中期领土最广的土司首领。”梁河县文化体育局副局长莫建凌介绍,“而历经三代土司所建成的南甸宣抚司署,则因其经典的汉式布局、以及中国现在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府衙而被誉为‘傣族故宫’。”
迈进土司府的大门,第一院正对的就是公堂。与汉氏衙门不同的是,公案桌上方挂有大匾不再书着“明镜高悬”,而改成了“卫我边陲”。
据了解,梁河最早的古名叫南宋,元代设南甸军民总管府,南甸这个地名就此叫起。宣抚司署是封建世代中央政权在边疆设置的统治政权机构,宣抚使也就是土司一般为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具有生杀予夺大权,相当于地方的“土皇帝”。
与传统傣族竹楼式建筑风格不同,南甸宣抚司署是经典的汉式风格。各大堂均为五开间土木结构,粗梁大柱,筒瓦盖顶出角,雕梁画栋,八形方砖铺地,整个建筑群规划整齐,主次分明。最后正堂为12级台阶,据说是“南京应天府,高磕十二家”的缩影。而最经典的“正立春秋”大殿,取其建造木材的谐音为名,祈望江山稳固,已是传统汉文化的经典体现。
然而,在这座恢弘的“故宫”里,也有许多细节透露出边疆特有的少数民族风情。梁上雕花的孔雀、典型大理风格照壁、御扇牌上的傣族塔式雕花,都体现出一种特有的民族情调。
值得一提的是,在宣抚司署最精致的第四殿,记者看到十分特别的镂空雕花钢栏以及窗户上色彩鲜亮的玻璃。“这是土司喜欢的西洋物件,在正堂的装饰里很多地方都用到”,莫建凌说,“这些都产自欧洲,是当时通过马帮从缅甸托运回来的。”
南甸土司镇守边关520年,南甸又是当时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关卡。“在土司的统治过程中,边疆少数民族不仅与中原百姓的来往密切、也接触了许多来自东南亚、西亚、甚至欧洲的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汉文化、外来文化不断融合、互相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土司文化”,莫建凌说。
如今,土司制度已荡然无存,只留下这空宅大院默默坚守,也正是因为这遗迹的存在,使得土司文化延续和保存下来。
“末代土司的后人还生活在这座大院里,许多土司的传说故事也都在民间流传,而梁河南甸土司菜则是必尝的美味。”莫建凌说:“土司文化对梁河的影响十分深远。目前,政府正在筹备以发扬土司文化为目的,打造南甸土司城的招商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