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有了孩子,独一代才真正长大成人!|英粉刷匠秀与首相搂脖合影 赞卡梅伦随和友善|巴基斯坦女星印度杂志“嗮”裸照 国内骂声一片|
财经>资讯抢鲜报
美国汽车工业的复兴(下)
2011-12-23 07:5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国际进行时


美国汽车工业的复兴(上)

四、加强供应链

汽车产业供应链上的工厂所雇用的工人是汽车制造企业的3倍。美国汽车产业的复兴也挽救了零部件供应商,稳定了它们的财务状况。

两年前,当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面临资金困难时,汽车产业的零部件供应商们也濒临崩溃。现在,随着几大汽车厂商的复苏,供应商们的财务状况开始回稳,并呈现复苏迹象。汽车产业供应链上的工厂是汽车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与其他行业不同,没有哪个汽车厂商能自己生产所有零部件。1940年,亨利福特在底特律城外的胭脂河厂区利用自己的钢厂、玻璃厂、生产线、装配线独立生产了A型汽车可算是一项壮举。但时过境迁,当生产变得更加精密复杂,且车辆的差异化更大的时候,自己闭门造车显然跟不上产业发展。现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有成百上千家,每个厂商都有自己的规模、技术、专家,专业生产汽车的某个部件。整个汽车生产链条涉及了无数人的工作和生计。事实上,零部件供应厂商雇用的工人是汽车制造厂的三倍,而汽车销售商雇用的员工则更多。

零部件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的关系非常紧密,唇亡齿寒。一方状况不佳,另一方日子就不好过。在产业低迷的时候,汽车制造商经营困难,零部件供应商也举步维艰。现在,情况已经彻底改观了,整个供应链的业绩恢复到了10年来的最佳状况。2009年以来,供应商逐渐好转,破产企业从2009年的59家下降到去年仅有几家。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零部件供应商,财务状况都越来越稳定。

2010年4月,政府的“汽车供应商支持计划”结束。该计划于2009年3月出台,旨在给供应商信心,促其坚持生产、支付员工工资、维持经营。

重新恢复生机的零部件供应商们现在又在经受各种考验,如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和核危机的影响、原材料涨价的压力、居高不下的油价、销售市场的变化等等,上述情况都需高度重视。根据最新的行业调查,60%的供应商表示对2011年的业绩持乐观态度(2010年仅有45%),工厂开工率有望在2011~2012年上升至85%(2010年为75%)。

五、案例――克莱斯勒托莱多装配厂

托莱多装配厂始建于1910年,为经典美国汽车,如CJ吉普车生产零部件。克莱斯勒面临经营困难的两年后,托莱多工厂与三个供货商合作生产了2011版Wrangler吉普车。它的成功经历了困境――复苏――再腾飞的过程。事实上,该工厂曾两次获得北美最有效率工厂的殊荣。之所以能实现高效率,得益于其主要

供货商都在工厂附近。供货商的产品从生产线下来后可直接进入托莱多工厂,工人不用浪费时间等零件,从而减少了停机时间。

美国汽车工业的复兴(下)

图3:为Wrangler吉普车提供零部件的一级供应商在全国各地共有3000名工人

托莱多工厂直接雇用的员工达2400名,每年生产200,000辆汽车,并且随着国内汽车销售的持续走强,工厂的生产能力可以翻倍。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托莱多工厂的成功将对其供货商产生积极影响,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比如,有超过200家供货商参与生产Wrangler吉普车。为这一车型提供零部件的一级供应商在全国各地,如密歇根州的激流市、印地安纳州的格林斯堡等,共有3000名工人。

六、偿还贷款

汽车行业偿还贷款的速度比预期快,政府也开始逐渐退出干预。

为稳定美国的汽车工业,美国政府通过向通用汽车、克莱斯勒、克莱斯勒金融公司、联合汽车金融公司以及支持汽车行业供应商计划投资,共提供了800亿美元资金。到目前为止,400亿美元得到偿还。虽然政府不期望能收回所有资金,但财政部的损失却在持续减少――从2009年的超过60%减少到现在的不到20%。

独立分析人士说,政府干预减少的直接和间接费用可达上百亿美元,这些费用包括失业保险的转移支付等。

七、不仅是一个行业的复兴:两个城市的复兴故事

再次崛起的美国汽车业令许多城市和地区又一次焕发了生机。科科莫和斯特灵海茨正是它们的缩影。

继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侵袭了整个美国汽车业,导致印第安纳州科科莫市和密歇根州斯特灵海茨市数以万计工人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克莱斯勒宣布破产之后,科科莫的失业率(该市1/4的工人在汽车行业工作)迅速攀升至20.1%[2]。当然,失业率高涨影响的不单是汽车制造业的工人,而是整个地区。但两年过去了,这两个城市的状况已经大有起色。

印第安那州科科莫市

“这里一片惨淡。”2009年4月,克莱斯勒传动厂的工会代表Rick Ward这样形容。克莱斯勒的电工Cliff Pitcher说,“我们简直不敢想象未来会是什么样。”科科莫曾经见证过汽车业的很多“第一”,比如第一个内燃机在这里测试成功,第一个按钮收音机在这里诞生等,并因此而闻名。但2009年初,这个位于印第安纳州中心的城市陷入了困境,但奥巴马政府此时出台的“汽车业复兴法案”给人们带来了希望。Ward激动地说,“我们只盼着它能给我们带来转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机会了。”

截至2010年,克莱斯勒投资10亿美元在科科莫建立了3个新工厂,预计可增加2250个工作机会。这也使科科莫市成为印第安纳州获得投资较多的地区。科科莫的经济回暖令人鼓舞,也证明了政府出台的汽车业扶持政策初见成效。在过去两年,科科莫市的失业率持续下降,现在已经比最严重时下降了50%[3]。2011年第一季度是克莱斯勒破产以来第一个实现净利润的季度,这也为科科莫市带来了不少税收。美国联合汽车工会科科莫市主席Rich Boruff说,“我们曾经跌入谷底,只剩下3200名工人。不过现在我们有了新产品,业务也在稳步回升,共增加了1000个就业机会,现在已有4200名员工了。”

随着科科莫市汽车业的再次崛起,许多公司决定向这里投资,其中包括制造商Westwind Wood Specialities公司、德尔福电子安全公司、Neupath工程公司及联邦快递等。科科莫市一位负责管理社区粮食仓库的牧师说:“如果没有政府的紧急救助计划,这里将成为一座鬼城。”此外,该市还建设了一个新的临江开发区,2010年有13个新企业入驻。史蒂夫和他的儿子布莱克利用中小企业贷款开了一家酒吧。布莱克说:“人们的心情逐渐走出低迷,大家开始憧憬科科莫的美好未来。”

密歇根州斯特灵海茨市

在底特律市外,斯特灵海茨工厂的工人们焦急地等待着有关克莱斯勒的消息,它是斯特灵海茨市最大的纳税人和第三大企业。当2009年初金融危机在全国蔓延时,这里的居民担心一蹶不振的汽车制造业会殃及全市所有行业。

现在,斯特灵海茨市的经济已经开始回暖。克莱斯勒为斯特灵海茨工厂投资了10亿美元购置新设备和工具用于生产新款中型汽车,这也增加了900个就业机会。一位工厂的老员工乐观地说:“现在一切进展顺利。我仿佛在隧道的尽头看到了光明。”除了汽车制造厂,产业的复兴同样惠及汽车零部件厂商,它们有望增加500个就业机会。美国汽车业重振雄风的日子指日可待。

Punch Tech是位于密歇根州马里斯维尔的一家钣金加工厂,两年来该厂第一次加班。工厂经理Phil Leonard说:“没有汽车行业的复苏,我们可能早就倒闭了,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效益。”可以看到,斯特灵海茨市重新焕发生机证明了美国工人的潜力和参与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八、结论

在过去12个月,汽车行业的强势回暖不仅仅是整个制造业的缩影,而且也创造了10年来的最好业绩。制造业的再次崛起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回升,从2009年以来共增加250000个就业,这是1998年以来制造业首次增加就业。而且企业开始纷纷讨论“美国制造”的问题,这样的景象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无论这些打算投资制造业的企业总部是在美国还是其他国家,都证明了美国作为生产基地的巨大吸引力。毫无疑问,这是个好消息,不过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奥巴马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为制造业的回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满足。

美国必须采取行动巩固现有回暖态势。为此,政府已经制定了工作流程,以支持企业发展、创造就业和提升美国制造的竞争力。这个工作流程包括基础建设投资、延长税收减免计划、出台清洁能源生产的减税计划、通过专利改革方案、加强基础教育、继续对清洁能源生产和高科技制造业进行投资等。时间很紧,要做的事情很多!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供稿 编译:宋晓明

译自:2011年6月【美国】政府办公室网站

更多精彩内容参见“中国经济网-国际频道-国际IT行业资讯”

美国汽车工业的复兴(下)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男女之间不可思议的报复
男男女女可要注意了!千万别小瞧情感关系的处理。有时候对方的报复可能让你招架不住哦! >> 详细

论坛
NBA宝贝热辣舞姿(图)
NBA赛场上拥有最牛的球员,也拥有最值得骄傲的性感宝贝,给球迷们带来轻松愉悦的享受。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