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即将过去的2011年,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最为艰难的时刻。2009年底披露出的希腊巨额债务问题愈演愈烈,在随后两年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并且蔓延到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最近则威胁到欧盟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这场欧洲债务危机不仅危及欧元和欧盟的生存发展,也在考验着中国同欧洲之间的关系。
中欧高层磋商频繁
中欧关系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面临这场严峻的欧债危机,中欧之间保持了密切的高层接触和频繁的战略磋商。中国领导人在与欧洲国家领导人会晤时反复强调,中国支持欧洲在解决债务危机中所作出的努力,相信欧洲有能力克服当前的困难、推动欧洲经济持续发展。
去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法国和葡萄牙进行访问。这次访问是在欧洲一些国家遭遇主权债务危机冲击的困难时刻进行的。胡锦涛明确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尊重和支持欧洲一体化发展道路。
今年8月25日,胡锦涛在会见到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时指出,中方对欧洲经济和欧元抱有信心,相信欧洲有智慧、有能力克服当前困难,保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10月27日,萨科齐与胡锦涛通电话,通报了刚刚结束的欧盟首脑会议有关欧盟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举措。胡锦涛表示,这些应对措施和思路,显示了欧洲团结协作、解决债务问题的意愿。随后,胡锦涛出席在法国戛纳举行的G20峰会,并与东道主法国总统萨尔科齐会面。他指出,解决欧洲债务问题主要还是要靠欧洲,并相信欧洲完全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债务问题
温家宝总理在去年10月访问了深陷债务危机漩涡中心的希腊以及比利时、意大利、土耳其等国。温家宝说,欧盟是中国的战略伙伴,当欧元区一些国家发生困难时,中国稳定持有并购买欧元债券,在最困难时候帮助了冰岛、希腊、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
今年6月,温家宝对德国、英国和匈牙利进行访问。他强调,中方对欧洲经济振兴抱有信心,对欧洲应对主权债务危机持积极支持态度,愿与欧方共迎挑战,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上述情况表明,中方支持欧盟克服债务危机的态度是坚定的和一贯的。与此同时,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具体措施。有报道说,自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在增持欧洲债券。中国已先后购买了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匈牙利国债;同时,中国也在增持德国等风险较小国家的债券。还有报道说,中国外汇储备总额中欧元的比重没有减少,始终保持在25%左右的水平。此外,中方还参与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认购。
中国对欧元投信任票
在债务危机越演越烈之际,要求中国救援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是,欧洲政界和舆论中也存在不信任的言论。比较典型的看法是:中国的援助带有政治条件、担心中国“收购欧洲”、接受中国援助是欧洲的屈辱等。这些看法并不奇怪,因为以欧洲文明优越自居的欧洲人对中国始终怀有政治偏见,同时一个迅猛崛起的中国也令欧洲人内心失衡和彷徨。不过,欧洲的执政当局还是保持着清醒认识。萨科齐总统说:“如果拥有世界外汇储备60%的中国人决定投资欧元而不是美元,我们为什么要拒绝?”
去年7月月6日西班牙出售十年期公债,中国方面认购了4亿欧元公债。当时英国《金融时报》就指出,中国重返遭遇欧元危机重创的欧洲金融市场,是对欧元区经济投了“信任票”,势必提升国际金融界对欧元区的信心,对欧洲摆脱危机意义极大。这个看法还是比较客观的。
在我们国内也有人怀疑,人均GDP只有4千多美元的中国有能力去救助人均GDP高达3万多美元的欧洲吗?其实,中国官方对此早有明确答案,指出“中国拯救欧洲的问题并不成立”,因为欧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自身实力还是很强的,欧洲一些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很良好,所以欧洲不是没有能力救自己。
帮助欧洲就是帮助自己
“中国拯救欧洲”的命题不存在,但并不是说,中国不能对困难中的欧洲施以援手。更何况,力所能及的提供援助也将达到互利的目的。原因很简单:欧盟是中国最大的战略合作伙伴,欧盟已连续6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洲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在欧洲对外贸易增速放缓的时候,中欧贸易却逆势增长。今年1至10月达到4670亿美元,同比增长20%。在经济全球化中,中欧之间经济相互渗透,欧洲在债务危机的打击下一旦衰退,进口需求大幅度下降,其结果势必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影响。因此,有人说,“帮助欧洲就是帮助自己”,是很有道理的。这是第一。
第二,欧债危机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欧元的动荡。目前,欧元在全球货币储备总量中占据27%以上的份额,中国采取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方针,而一个较为坚挺的欧元显然有助于中国外汇储备减少贬值的风险。因此,中国始终采取了“不减持欧元债券,支持欧元保持稳定”的政策。欧债危机一旦导致欧元的削弱或者崩溃,那么美元的垄断地位将会更加突出,这对人民币的国际化显然不利。
第三,中国正进入海外投资的迅猛发展时期,有报道说,2002年中国海外投资只有300亿美元,但今年上半年达到3000亿美元,预计2020年可达1万亿美元。但是,中国对欧盟的投资额度还不大,中国对欧盟的非金融直接投资仅占欧盟接受外资的0 2%。因此,利用欧洲资金短缺的机会扩大对欧洲直接投资正是其时。中国海外投资重心正在从投资资源性到投资技术资产型方向转变,而欧洲高技术企业正是中国资本最理想的投入目标。
可以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遭遇债务危机的欧洲同中国之间的经济互补和相互需求不是缩小,而是扩大了。中欧之间能否通过克服欧债危机来增强相互信任,从而达到合作和共赢的目标,这是对双方政治智慧和政治意愿的检测。从这个意义上讲,欧债危机正在考验着未来的中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