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深圳发展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深发展供图)
上周,深发展在完成定向增发收购平安银行股份后首次发布合并报表。作为两家总部位于深圳的银行,两家银行的合并进程备受深圳市民的关心。眼下,两家银行合并进行到哪一步了?什么时候两家银行真正完成合并,成为一家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这一银行名称是否被更换?平安银行小股东抱怨对价过低,深发展如何看待?还有,作为银行家,他如何看待中国及全球经济……带着这些问题,深圳商报记者日前专访了深圳发展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
在采访中,理查德·杰克逊称,目前两家银行的整合工作正在顺利进行,有希望在明年年初完成整合。在深圳市民格外关注的深发展是否改名问题上,理查德·杰克逊行长则幽了一默说,“现在还没有确切结果。唯一能够百分百确定的就是肯定会有"银行"二字。”谈及当前全球经济,他说“我是一个乐观派”。
两行整合正在顺利推进
记者(以下简称“记”):请问目前深发展和平安银行的整合进入什么样的阶段,最快什么时候能够完成整合?
理查德·杰克逊(以下简称“理”):我们进展很顺利。现在两家银行很多方面已经整合在一起。现在正在推进细节上的相关工作,以便为最后法律上的整合打好基础,希望在明年年初的时候就可以完成整合。
在银行内部,整合方案的细节已经做得非常详尽,比如,IT的整合、组织架构、管理、流程、政策等等。后台的IT整合工作会花很长一段时间,有些后续的工作可能要到2013年。但这并不影响客户。只要法律整合完成,客户们就能享受优质的银行服务。
记:在市场中还有不少人担忧,两家银行企业文化的融合也是一道难题。在两行整合过程中,你是如何协调两行的企业文化?有人说,平安是拿做保险的文化来做银行,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理:很多不懂真实情况的人都会说,平安是用管保险的方法管银行,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是作为一家银行参与行业竞争。所有的平安子公司都有其自己的价值观。比如,平安旗下的寿险和产险,不可能拿管寿险的方式做产险,也不可能拿管产险的方式做寿险。
我们价值观可以浓缩为三个词。第一是问责制,即公司里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对应的负责人;第二是透明度,即每一位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工作情况;第三是多劳多得,工作做得越好,薪酬就越高。这三点是平安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的共同价值观。当然,这三点并不是只在金融行业或保险行业才有,比如,苹果公司的价值观与此相似,现代化管理优秀的公司就具备这种价值观。现在,我们人力资源的系统已经统一,相当于文化的整合基本完成,过程很顺利。
原来新桥在入主深发展时也是推崇这种价值观,比如说,有个人的问责制,清晰的KPI指标,同时,还有业绩为导向的薪酬机制。因此,两家银行的文化整合会非常简单。现在,我们人力资源的系统已经统一,相当于文化的整合基本完成,过程很顺利。
记:深发展对于很多深圳人来说非常亲切,很多人格外关心“深发展”这个名字会不会更改?你也曾说新名称需要大股东的支持。具体情况怎么样,能不能透露一下?
理:这个还没有确切的结果,名称的确定需要通过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讨论。在深圳,深发展和平安的名字大家都非常熟悉,都是深圳奇迹当中诞生的两个孩子。我目前只能这么说,唯一能够百分百确定的,就是肯定会有“银行”二字。
平安银行小股东不满对价不会影响两行合并进程
记:日前,平安银行发布《致全体股东的函》,拟安排有提前变现需求的中小股东将其所持平安银行股份协议转给深发展,深发展向平安银行中小股东支付3.37元/股的对价。10月初,有100多名小股东举行维权会议,他们认为此前平安发布《致全体股东的函》的对价低,希望得到更高的对价,对此你是如何看待?
理:首先,我们一开始就强调程序合法合规、公平公正,遵循自愿转让原则,接下来这一点仍将继续强调;其次,我们也一直强调所有股东同股同权,此次与小股东的全面沟通,也是考虑到公平性,我们把部分股东提前转让的想法公开告知了所有的股东,让所有股东享有同样的权利,这是一件好事;第三,我们在估值的时候非常谨慎,一家国内领先的评估公司和一家世界领先的评估公司都帮平安银行做过估值,最后的定价已经是价格区间的高点。
今年银行股一直表现比较低迷,今年8月份平安银行再做过一次估值,结果价格比一年前低一些,但我们此次给这部分要求变现的中小股东提供的对价没有改变,因此这个价格应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记:平安银行小股东这一态度是否会影响两行整合的进程?若小股东最终不愿意将手中的平安银行股票折现,或者换股,深发展有什么打算?
理:这不会影响两行整合的进程。实际上,这个价格对部分中小股东来讲非常有吸引力,他们应该愿意按这个对价变现。我们也会更多地做一些沟通工作,我想小股东们越多地了解估值的流程,越多地了解市场的走向,就会有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价格。
我一直强调要合法合规、透明、同股同权,而且要有公开的沟通,这个问题最后一定能得到解决。
合并之后将申请开设新的分行
记:深发展和平安银行有几家重合分行机构,目前这些分行开始整合了吗?
理:分行目前还是独立的经营体,在法律上来讲我们还是两家独立的法人,只是这家法人拥有那家法人绝大多数的股票,在越来越接近最终的法律合并的时候,我们就会有越来越多细节的方案来执行,比如,银行的政策就可以逐渐一致,最后成为一套政策,产品和系统也会逐渐一致。对客户端来说,我们要确保能够维护客户的利益。分行作为独立的经营单位,他们的合并要等到最后合并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全部的准备工作都会全部做好。
记:你此前表示今明两年还要开七八十家支行,这些支行会开在哪些区域?今后考虑在哪些区域开分行?
理:支行和分行的区别比较大,分行的开设需要银监会批准。目前来说,还没有进行新分行开设的审批,我们是希望合并之后再开始申请开设新的分行。在深圳,两家银行相加有120多个网点,但是,在很多其他城市,只有数十个甚至不到十个网点,处于非常不饱和的状态,无法与当地网点多的银行竞争。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加大力度多开设一些网点。关于分行,我们也要赶上别人。华北和华西地区的分行非常少,希望接下来的几年我们会很快地扩大分行的覆盖面。
记:若深发展完成此前公告的将再次向平安集团定向增发不超过200亿元后,近期还有补充资本的计划吗?
理:我们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正在逐步上升,现在已经超出了监管的要求。上一次董事会后又开了股东大会通过了一个定向增发,上限设200亿元人民币。希望明年上半年可以完成这个定向增发。再加上可能发行的一些混合债,如果监管不再提升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我们的资本充足率就可以支撑到接下来的很多年。我们目前的计划就是先完成上述所说的这几点。
整合后要实现1+1>2
记:你此前也说过,深发展和平安的合作要取得1+1>
2的效果。目前,这些效果有所显现了吗?
理:尽量利用平安集团的优势帮助银行发展业务,如果可以做到这一点,银行的业绩会提升。当然,这对平安集团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对其他的股东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平安集团对银行支持也慢慢展现出来,比如,信用卡的交叉销售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到目前为止,我们交叉销售的卡量已经达到了70万张,年底有机会突破100万张。
前台方面,所有平安子公司有非常多的销售人员和业务客户群,如果这些销售人员能把他们自己的客户引到银行,将非常有利。类似可以合作的方式有很多,不管是客户端还是分销端,都有合作的无限可能。但其中关键要强调的是对客户来说,一定能产生好处,一定能提升客户服务,或者能够给客户更多的价值,或者给客户更多的便利。后台方面,比如像基础设施的效能,速度可以加快、成本可以降低,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新科技的发展也可以利用,包括移动平台,现在能够看到移动平台商机无限。还有产品,将这些产品捆绑在一起。早几年,深发展的发展受限于资本的问题,眼下有了平安的支持,对银行来说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一起能做非常非常多的事情,我们接下来的几年,要将一个一个出现的机遇抓住,来促进银行更快地发展。我们要一步一步来做,不可能一口吃掉所有的东西。
理查德·杰克逊认为欧洲经济2013年才会变好
中国需要关注内需的增长
在接受专访时,深圳发展银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还对深圳商报记者谈了他对当前中国及全球经济的看法。
记者(以下简称“记”):你怎么看待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困难?
理查德·杰克逊(以下简称“理”):首先,我是一个乐观派。我觉得目前这个悲观的情绪在全球蔓延,最大的问题就是信心不足。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非常悲观,那么,市场的信心便不能重新树立起来。其次,世界末日绝对不会到来。有很多看空市场的看法我非常不赞同。
当前的经济危机与2008年的经济危机根源相同。2008年的时候是个人层面的债务过重,现在的是政府的债务过重,欧洲和美洲都是这样的问题。因为政府负债过重,没有精力和能力再去刺激经济,这就是为什么市场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样只能造成情况更加恶化,失业率会更加高,而且人们的信心会更加悲观。
在美国,已经看到了一些经济复苏的迹象,虽然当你看到数据的时候还是波动性非常大,但是已经看到一些苗头。我们现在看到的欧元区的问题就是货币得到了整体的管理,而政治没有整体管理。比如说,在中国,央行要做什么样的决定,一拍板就可以,而在欧洲要三十多个央行都同意才能推出一项政策,这是一个大问题。最终他们会渡过这个难关,但要到最后无法坚持的时刻,大家才会携手,而且会是被市场强迫做出这个决定。
等这场危机过去之后,更长远的一个问题是欧元将来的命运会如何。我认为在明年,美国经济会有些起色,而欧洲经济要到2013年才能变好。
记:中国经济前景呢?最大的困难在哪里呢?
理:上周或上上周,我在电视上看了国外的一个频道,他们在采访一个美国人。这个人拥有一支非常大的基金,在圈子内为人熟知。访谈中,他就说“中国非常差,中国非常糟糕”,政府债、通货膨胀等情况令中国非常糟糕。最后采访要结束的时候,采访他的主持人问,“Jim,你什么时候再去一次中国?”他说,“我从未去过中国。”这非常难以置信,没有人问他美国会怎么样,欧洲会怎么样。现在各个媒体包括报纸,唱衰中国市场的报道太多。
中国政府非常强大,可以快速地做出决策。中国政府有非常多的资源,在经济方面有非常大的潜力,所面临的挑战与欧美所面临的挑战完全不一样,中国的市场有更好的机会克服困难。
不过,今后中国的出口增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快速增长了,中国现在需要关注内需的增长。内需的增长并不是说少数的富人能够买得起奢侈品,内需的增长意味着大多数的人拥有可支配的财产,而且这些人会去消费。这就是中国所面临的接下来几年来比较大的一个挑战。中国政府的领导人也需要寻求平衡,一个是社会的保障,一个是个人的可支配收入,这个是政府中长期要面临的挑战。
2000年到2008年之间世界经济是在“狂欢”,酒喝得太多导致2008年“酒醒”了之后一直出现头疼。现在就要承受这个后果,慢慢地它会过去。所以,我是乐观的,对中国市场我会更加乐观。
记:最近中国总理温家宝提出“宏观经济政策要适度适时进行预调微调”,你是怎么看的?
理:中国短期内的挑战是通胀的问题。我们现在日常所用的东西都受到通胀的影响,解决通胀问题变得非常紧迫,政府非常努力地控制通胀。感觉接下来的半年,通胀会被慢慢遏制住,中小企业身上的压力就能减缓一些,而且这些中小企业对经济长期的发展非常重要。
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巨大,经济中存在非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我觉得非常难。那我个人觉得,如果接下来2至3个月通胀能慢慢控制下来的话,我们经济的增长就可以开始做一些正面的事情。另外,我们要区别对待真正的增长和投机。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深发展希望支持那些真正做业务的公司,希望帮他们创造价值,希望给他们提供帮助、提供服务,而且去帮助他们做得更大,他们也能因此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这是银行要做的,而不是帮助那些投机公司。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