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普遍的担忧和质疑中,沪综指成功登顶3000点,并且连续三日收于3000点以上,完成了技术意义上的有效突破。这样的情形很容易令人联想起去年国庆前后的行情,那时市场也是在节日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突然启动,并在节后首日完成突破。4月行情至今几乎复制了当时的情景,4月1日沪综指突然发动,4月6日即收于3000点之上。
但是差别也非常明显。去年10月行情伴随着天量成交,且连续放量,几个重要指数虽有差别,但大体上均呈现强势。而本次上行过程中,成交量始终无法放大,上涨过程一直伴随着谨慎情绪。尤其是除沪综指、沪深300、上证50这几个大盘股指数以外,其余股指表现均差强人意,中小板、创业板更是出现典型的下跌破位,后市下行空间已被完全打开。如此反差之下,也难怪大家不紧张。
央行也给了市场一份“意外”,假日最后一天再度加息,引起争论无数。尤其是对于3月CPI的高企,人们有了统一的预期。但是对于货币政策随后的走向,分歧反而加大。有人判断紧缩政策已近尾声,也有人预言今年还将有2-3次加息,紧缩之路还远未到尽头。双方各执一词,但理由都模棱两可,令投资者难以抉择。但市场在这种分歧中反而延续了节前形成的趋势,股指在指标股推动下继续上涨,至周五由于小盘股反弹,市场涨幅有所放大。即便如此,市场成交依然不振,毫无突破之后的兴奋,这大概就是春季行情尾声阶段的特点。
与指数的反差类似,个股表现也呈现强烈的分化。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市值个股和消费类股票整体低迷,基本表现为震荡下行。对于小盘股的下跌,人们的看法较为一致,高估值缺乏高成长的支撑,只能进入残酷的价值回归。而消费类品种的低迷有两方面理由:一是此前两年累计升幅过大,价值挖掘充分,未来一段时间已缺乏上升动力,只能进入调整;二是通胀形势依然严峻,上游价格上涨预期充分,对处于下游的消费股而言无疑构成巨大的成本压力,由此对其未来形势必然趋于谨慎。
基于对通胀的判断以及经济复苏拉动需求回升的预期,上游成为当前最热的投资主题。煤炭、有色、稀土、化工,各种行业、题材的背后,无不体现着资源为王、力争上游的意图。依照这个思路,能够选择的投资对象并不多。银行、地产是当前大盘的稳定因素,但其上升空间缺乏吸引力;钢铁历来是笔者回避的品种,即使考虑到保障房、特种钢的题材背景,也不予考虑;有色炒了很久,实在缺乏新意,其中的部分小品种近期已登峰造极,如果没有进一步的题材支持,很可能将进入阶段调整;化工板块中的部分品种,借助资源价格的强力回升而持续上涨,但其特点与有色类似,同样面临调整压力。剩下的东西实在是不多了,例如煤炭,由于煤价上升预期加上部分资源特性,估值还算说得过去,预计炒作还将持续。需要注意的是,它们现在的股价并不算低;有色中的小金属以及部分化工品种,近期可借助的题材还是国家相关的产业规划,预计将继续震荡上行,但反复将会越发剧烈。至于当前红得发紫的水泥、机械等品种,笔者以为应在数据、预期最好时逐步了结。
至于大盘的上升空间,本来我们也没有过高预期,走走停停间,随时都有熄火的可能。只是当前市场情绪谨慎,将使这个时间稍稍延后。4月是年报最后的高峰,也是季报集中出台的时候,此时的年报通常缺乏亮点,很可能成为打击股价的理由;而季报超预期增长,则会制造几张“彩票”,但这需要足够的运气,不完全是研究的结果,实在令人不敢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