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一些想上创业板的公司而言,他们最希望的是能让人一眼看清自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前段时间,智诚灵动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王成莹在温州参加了一场饭局。某想上创业板的公司老板宴请一家风投机构负责人,不过,花了半天时间也没说明白公司主营业务“空气源热泵”到底是什么。“通俗点说就是‘空气能热水器’”,王成莹解释,风投机构负责人听后才弄清楚。
这些想上创业板的公司多属于高新技术领域,所处行业高度细分,有时候面对非专业投资者会出现“茶壶里装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局面。于是,他们开始谋求营销策划人士帮助自己推动上市前后的“民间路演”。
“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越早重视公众品牌,达成上市的可能性就越大”,王成莹说,他有好几个客户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在向创业板冲刺。这些公司多属于新能源领域,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尴尬就是行业外的人士没有听说过他们,也不懂他们的业务。而不论是与战略投资者接触,还是和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机构投资者打交道,都需要让对方能准确了解公司的业务和优势,并展示出与定位相符的形象。这对于此前一直专注于技术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王成莹看来,帮助准上市公司做好“民间路演”可能成为他今后的主要业务之一。这种先期“路演”至少包含三方面内容,首先企业到底是做什么的,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这是上市沟通中最为重要的信息,需要准确又易懂地传递给外界;其次,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这决定了企业是否有前途,需要对企业负责人及团队进行形象设计;再次,上市公司必须是负责任的公众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要树立良好形象。
想上创业板的公司多为行业内技术引领者,他们希望自己展现出专家形象。“围绕这一主题,从公司的广告语、企业宣传册网站、甚至到企业负责人需要在哪些场合出现,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演讲等,都要进行设计和研究”,王成莹说,他有一个客户是江苏的,老板不太会当众演讲,说话声音比较软。王成莹给这位老板很多建议――如何让声音更有穿透力,可以少讲但要抓住关键点等。听取建议后,在前不久一个论坛上,该老板的演讲表现出乎意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实际上,这种需求对于已经顺利上市的企业而言,同样存在。“公司上市有了知名度,但还是经常会有人问‘你们公司到底做的是什么’之类的尴尬问题”,深圳某知名创业板公司品牌负责人说,哪怕是对公司有一定研究和了解的投资者,在面对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时也会感到费解,不明白其背后的意义。
以前,公司主要接待行业内客户,沟通起来相对容易。现在却要频繁接待方方面面的客人。为了应对这种变化,该负责人正在让公司的宣传材料变得更加通俗也更有针对性。比如,对来自政府部门的客人,会着重宣传公司产品能解决的一些社会问题;对普通投资者,则着重解释各种参数所代表的技术优势。最近,他们还在考虑淡化公司网站的专业化色彩,希望让它看起来更有亲和力。
有类似感受的还有华仁世纪集团总裁助理褚旭。今年8月,该集团下属的华仁药业成功登陆创业板,褚旭深刻体会到了上市的好处:不仅企业知名度提高了,客户的信任度也大幅度提升,办起事来方便多了。不过,他们的压力也大了。“上市意味着企业品牌已经从行业内影响扩展到社会公众,我们要考虑的东西多了不少”,褚旭说,以华仁药业为例,公司所处的行业非常细分,有不同于其他医疗产品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沟通清楚,就可能让投资者产生误解。他认为,上市公司要长远发展,既靠业绩也靠品牌沟通。明年,公众品牌塑造将成为集团年度计划的重要部分。
一些创业板公司老总也已认识到并付诸实施。“以前只要埋头做事就行,现在已经上市,让大家及时了解公司是我不可回避的责任”,某位有专业技术背景的深圳创业板公司负责人说,虽然还不适应,但他正努力学习如何与公众沟通。
(责任编辑: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