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从这个社区搬走的人都赢到了!现在,有谁还觉得这儿不是小区呢?”提到居住环境的变化,大渡口柏华小区居民王永珍笑呵呵地说:“以前这里又脏又乱,我儿子老是叫我搬去和他一起住。现在这里环境不一样啦,街坊邻居都互相认识,我哪里还舍得搬家哟!”
在大渡口,“华丽变身”的老社区还真不少。
柏华小区:防盗器帮居民“看家”
王永珍居住的柏华小区位于离大渡口步行街最近的松青路上。此前,尽管属于商圈附近的黄金地段,可由于戴着大渡口最大的“农转非”安置小区的“帽子”,柏华小区里的环境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有诗意―――
人行道上乱搭乱摆,到处是菜摊、宰鸡宰鸭,散步都没有地方下脚,小区里常常闻得到臭味,到了傍晚,甚至有人在花丛里小便……
今年5月,大渡口区启动松青路改造工程,柏华小区的19幢小楼也被粉刷一新,但最让居民们高兴的是,政府给每户家庭都装上了防盗报警器。
王永珍解释说,在柏华小区,以前几乎每一户都装了金属防盗网。经过10多年的日晒雨淋,金属防盗网大多已经锈蚀,有的地方甚至破损不堪。有些住户为了方便,还在上面堆放些脸盆、拖把、花钵等。“这样一来,要是有东西从破损的防盗网掉下来砸到人,可就麻烦了;万一发生火灾,那个防盗网还容易把人困在里面。”
这次松青路改造,要拆除居民们“又爱又恨”的防盗网。一开始,小区居民存在争议,“拆了防盗网,家里安全怎么保证?”
“改造考虑了这个因素”,大渡口区副区长常永官介绍,拆除破旧、凌乱的防盗网是为了美观,但也要保证居住安全。于是,政府出资给每户装上了防盗报警器,居民离家或睡觉时开启装置,小偷推门窗入室,就会自动报警。
“洋房一样的环境,洋房一样的安保,你说,谁还想搬?”王永珍和记者开着玩笑,小区环境一好,居民的心情自然乐滋滋的。
新一社区:老社区居民过上了小区生活
离柏华小区10分钟路程的新山村街道新一社区,是建于20年前的典型老社区―――一栋栋房子修得几乎一模一样,间距也相同,但楼群外并没有围墙,也不讲究什么小区环境建设。
由于房子老旧,垃圾丛生,整个社区看上去相当破旧,许多年轻的居民都纷纷搬走了,剩下的居民多是中老年人。
启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大渡口区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对新一社区进行集中整治,小区的外立面进行全面改造,对垃圾山进行彻底清运,小区的违章建筑全部拆除,同时设立了大量的小品景观,还在社区里面依托山势,建设了一座月亮岩社区公园。
整治很快就见到了成效,社区的环境彻底变了。记者近日在新一社区看到,社区里,只要找得到缝隙的地方,都进行了绿化,各栋楼房之间,有了小球场、小跑道之类的设施。在社区中央的一个小坝子上,大妈们欢快地跳着坝坝舞。
一曲完毕,跳得满面红光的周红英大妈告诉记者,社区里不少老邻居搬出去之后,又搬回来了,最近,光是出来跳舞的老姐妹,就比以前多了不少。
百花社区:最穷片区变漂亮公园
星期六清晨,迎着第一缕阳光,漫步100米,九宫庙街道百花社区61岁居民黄维礼就来到了社区里的思源公园,10多个老邻居已比他先到一步,开始晨练了。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排排老房子,破旧得很,我们家就住在里面。”黄维礼指了指公园最南端说,他家已经在此住了十多年。
“1997年,我就搬过来了。”黄维礼说,在32平方米平房内,每天要准备好两个大盆,以作漏雨时接水用。邻居的境况大同小异,百花社区被公认为大渡口最穷的片区之一。
黄维礼家生活的转变,从2008年8月开始。随着百花村片区拆迁的正式启动,他迫不及待地成为了第一批签约搬迁户。
没过多久,政府传出消息,决定在百花片区所在的长江边上,打造12公里岸线生态文化长廊,而长廊南端的起点,就是思源公园。
拿到拆迁费的黄维礼,原本准备到其他区买房子,远离这个“灰色钢城”。“不过一看到建公园,我们就决定不走了。”黄维礼一家用补偿安置费,在距老房子不远处的一栋电梯房里买下一套2室2厅。
如今,昔日的百花社区危旧房片区变身为依山傍水的“百花广场”,到公园里锻炼身体,成了黄维礼一家人的习惯,他得意地说,自己有这个条件:“推开窗便是满眼的绿色,一抬脚就进了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