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部门,公安机关应该具有怎样的“网络观”,如何对待网民的意见呢?最好的办法,是正面应对、积极沟通
“广大网民的意见、建议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是一个‘听诊器’、‘体温表’。公安工作好不好,队伍健不健康,老百姓最知道。网民的一些监督性言论,就像是我们公安机关的啄木鸟,能为公安机关驱虫治病,其实是对我们更大的支持” 。8月10日,济南市公安局局长刘杰在做客人民网“全国公安厅局长系列访谈”中如是说。
对于公安机关的作用,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老百姓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它。很少有哪一个政府部门,能像公安机关这样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正因为这样,老百姓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保持了一份特殊的关注。特别是随着民主法治、依法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对公安工作和警察队伍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新的期盼。
老百姓如此,作为社会动态“传感器”的媒体更是如此。近年来,涉警新闻和事件屡屡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少数负面涉警新闻还形成了公共舆论事件。这种情况,在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表现尤为明显。在网络上,网民对公安机关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密切关注,评头论足,发表看法,提出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在社会公众眼中的“强势部门”,公安机关应该具有怎样的“网络观”,如何对待网民的意见呢?是视而不见、拒绝回应,还是严词驳斥、追究言责?社会发展到现阶段,这两种态度显然都不可取。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正面应对、积极沟通。
细细分析,其实大多数网民对公安机关提意见,目的不在于发泄怒骂,只是期盼正面回应,盼望直接沟通。如果反馈及时,许多误解就能消除于无形,许多工作就能拥有更强大的群众基础,警民关系自然也能更加融洽和谐。
值得欣慰的是,积极的应对和沟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新兴媒体的发展,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公安机关的共识。许多公安机关认识了互联网这一新载体对工作的巨大推动作用,形成了积极正面的“网络观”。最近两年来,公安厅局长在各类网络访谈中直面网友,公安博客播客遍地开花,部分地区还通过微博直播警情处置过程,一些公安部门积极回复网民留言等,这些,都获得了广大网民的肯定和热捧。
说到底,新时期公安机关的“网络观”,就是一种新的“群众观”。网络普及时代,广大网民日渐成为群众中的主体。他们的所感所想、所盼所思、所爱所恨,很大程度上能够从网上反映出来。公安机关既是专政机关,同时也是群众工作部门,会不会做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善不善于利用新兴媒体拉近警民距离,网络互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
(作者为人民网记者)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