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
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逐步显现,强化了通胀预期
当前中长期贷款增长仍处高位,信贷扩张势头仍然较强
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主要经济体在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方面继续改善,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降低
专题撰文/记者方利平
多因素威胁价格稳定
对于下一阶段的宏观经济形势,报告指出,价格上涨的潜在压力值得关注。当前外需还在恢复之中,国内工业产能较为充裕,有利于稳定价格。但在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经济总体复苏的大背景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呈上升态势,伴随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回升,市场信心逐步增强,我国价格上行的压力也在增加。当前国内劳动力价格趋升,资源环保成本加大,也可能影响价格水平。总体来看价格上行压力相对更大,价格稳定的潜在威胁有所增加。
关注美元套利交易
报告指出,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美元低利率政策等原因,美元也逐渐成为套利交易中的融资货币。由于套利资金持续流入,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面临挑战。
美元套利交易发展较快,但同时金融市场上也不断出现美元套利交易平仓、资金回流美国的现象。未来美元利率趋势、汇率预期和风险偏好都可能出现方向性变化,美元套利交易前景有较大不确定性,可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产生重大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银行系统流动性充裕
昨日,央行发布了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称,总体看,货币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运行,但近期增速已呈逐步放缓态势,其中M2增速已连续四个月保持回落,这与2010年以来采取针对性、灵活性的调控有关。
报告认为,银行系统流动性仍然充裕。3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15.0万亿元,同比增长20.7%,比年初增加6048亿元。3月末,货币乘数为4.35,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末高0.08和0.24,货币扩张能力仍然较强。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1.96%。其中,中资大型银行为1.43%,中资中型银行为1.90%,中资小型银行为3.15%,农村信用社为4.67%。
信贷扩张势头仍然较强
就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来看,存款增长有所放缓,而且活期化特征明显;而中长期贷款继续快速增长。
报告指出,一季度新增住户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为42%和43%,比上年同期分别高10个和8个百分点,与居民投资意愿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活力增强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与此同时,3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7.9万亿元,增长36.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6.2个百分点。第一季度,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新增3394亿元,占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的21.9%,比上年同期高9.4个百分点。
从人民币贷款的部门分布和期限看,住户贷款增长较快,中长期贷款比重较高。3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增长较快,比年初增加4825亿元,在住户贷款中占比达到52.4%。
短存长贷错配加剧
央行认为,当前中长期贷款增长仍处高位,信贷扩张势头仍然较强。
报告提醒,金融机构存款活期化和贷款中长期化趋势明显,短存长贷使得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加剧,应注意防范相关风险。
下一阶段重点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一是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宏观调控要求和实体经济部门的信贷需求,相对均衡地安排全年贷款投放节奏,防止大起大落。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继续落实“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执行好差别化房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加强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提示,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公司贷款风险管理。
三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促进资本平衡流动,规范和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加强对违规和异常资金的监测和管理。
四是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