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七成英民众要布朗下台 多数望保守党单独执政|俄举行卫国战争65周年红场阅兵 前所未有精彩|英国著名哈罗兹百货商店易主|
不惧批评 官员何须“恐网”
2010-05-11 08:05:00      来源:钱江晚报戎国强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最近,《人民论坛》杂志在人民论坛网、人民网、腾讯网等做了关于“当代中国官员的‘网络恐惧’”问卷调查:70%的受访人认可“官员网络恐惧”这种说法,有60%的受调查者表示“恐网”的原因是“担心工作疏漏等不良现象被曝光,影响前途”,88%的受调查者表示官员的“网络恐惧”是“好事,说明社会进步了”。

前两个百分比,是事实判断,即对“是否存在网络恐惧”以及网络恐惧的原因的确认;后一个百分比是价值判断,是对事实作出评价。那么,根据前两个百分比所确认的事实,是否就能得出“官员的网络恐惧是好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样一个结论呢?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网络能用来监督官员,让一些不称职的官员感到害怕,对整个官员群体发生一点约束作用,确实是“好事”。可是,仅凭这一点,是否就能说是“社会进步”了呢?所谓“进步”,是一个历史性问题,需要进行比较,需要多方面的指标来考量,仅仅凭单个指标就下结论,似乎有点简单、武断。

1950年4月22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后不久,《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这个《决定》要求:“吸引人民群众在报纸刊物上公开地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教育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在报纸刊物上作关于这些缺点和错误的自我批评”。《决定》兴起了一个批评报道的高潮,《人民日报》和各级党报在其后的几年里,刊发了大量的批评性报道和文章。这些报道增强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的民主意识、公民意识,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提高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但是,曾几何时,“批评报道”不知不觉中被改了名称,叫“负面报道”了――似乎你批评负面的现象和事物,你就是“负面”的,目的是“负面”的,作用也是“负面”的,你批评的对象倒不是负面的了。真不知道判断是否“负面”的标准是什么。用这个标准来衡量,60年前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岂不是鼓励“负面报道”了吗?这样的变化,恐怕不能算是“社会的进步”吧?

官员“恐网”的另一面,是报纸对官员批评监督报道太少,太软,太不够。即使是网络监督,阻力也很大。“彭水诗案”中被批评的县领导能想出“诽谤政府”那样法外罪名“起诉”批评者,王帅在网上发帖揭露当地政府强行征地行为而遭到“跨省追捕”――类似事件屡屡发生,似乎在说明,有一些官员并没有“恐网症”,倒是让批评者感到恐惧了。

如果批评报道能在纸质媒体和网络上齐头并进,如果批评报道能摆脱“负面报道”这个“负面称呼”,如果官员不只是“恐惧”,而是真心欢迎、主动接受批评报道;如果再进一步,官员乐于、善于自我批评,而不是习惯于“跨省追捕”,那我们真要举双手为“社会的进步”而欢呼了。

(责任编辑:李志强)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泰国:蒂芬妮环球小姐选美
“蒂芬妮环球小姐”选美比赛也就是俗称的“人妖选美”,自1997年起开始每年举办一届。 >> 详细

论坛
东南亚十大最美海滩
去东南亚旅行,不可错过这最美的10大海滩。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