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是中国经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是2010年广东经济“头号工程”。使命当前,深圳当何为?生力军当何为?当然是奋起率先、一马当先。
中小企业活力的释放是深圳经济巨大的成就和财富。特区建立30年以来,深圳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迅速崛起,发展壮大,成为城市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成长性的企业群体。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深圳共有约28万家中小企业,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2%,创造的增加值占全市GDP增加值的65.2%,对全市税收收入的贡献超过60%,占全市就业人数近87%。
当快“转”先锋,中小企业优势得天独厚。中小企业创新性强、机制更具灵活性。从美国硅谷、日本筑波、台湾新竹一直到北京中关村、深圳,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创业活动最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是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的专利和新产品已分别占到全国的66%和82%。而且,中小企业与市场贴近,“船小好调头”,在管理、经营上更容易进行及时调整。此外,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大大提高了大企业产品竞争力,推动大企业加快转型。
加快升级转型,对中小企业而言尤为紧迫。从宏观形势看,今年春节后出现的“用工荒”,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人口红利”正在丧失,利用低廉劳动成本获利的发展方式必须做出改变,转型升级时不我待。从企业内在发展看,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中小企业正处在生死抉择的重要关口,能否加快升级转型,已成为检验企业是否具有逆势成长、基业长青的战略智慧的试金石。
面对压力,中小企业“转”如何能加快,则需要政府深入了解企业的生存状况,从各个方面予以支持。缺人、缺钱、缺政策,是中小企业在转型之路上普遍面临的问题。国外中小企业待遇如何?发达国家如美国,建立了许多专门从事“制造”成功企业的企业孵化器,为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协调内部和外部网络资源等一系列企业支撑资源和服务。在英、法、德等西欧国家,对中小企业科技开发投资实行税收减免等手段被广泛采用。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中小企业给予高度重视,深圳宣布将于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的若干意见》,放宽市场准入门槛,鼓励社会资本在8大领域投资兴业,这些政策利好显示中小企业将迎来又一次重要发展机遇。如何让中小企业这支生力军,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道路上快些、更快些,深圳还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