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思想要解放一点,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今天的中华民族,在经济上能够创造奇迹,在文化上同样能够再创辉煌。
“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昨天出版的《求是》杂志上撰文做上述表示。在这篇题为《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中,温家宝总理用较大篇幅提出了六大措施,在促进居民收入和分配制度改革方面,释放了重要信号。
改革进度
分配改革渐行渐近
这篇文章是温总理在今年2月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他系统地论述了就业、收入分配、医疗等八大问题。
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收入分配问题再次被总理详细地分解为六项措施阐述。
“从这些措施中,我们可以读到中央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停留在高度重视的阶段,而是有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和办法。”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收入分配改革的脚步正渐行渐近。
全国两会前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密集出现在官方表达和民间热议中。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就将“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放在了首位。3月5日,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后,有令人振奋的消息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即将出台。但随即又有消息流传称,“《实施细则》被国务院退回修改”。汪玉凯认为,如果退回属实,那说明方案一定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还保持在小步前行的阶段,因此没有获得中央认可。
[!--empirenews.page--]
汪玉凯认为,改革方案未出台先翻车,亦是因为收入分配改革已进入实质阶段,不斩断权力与利益的关联,改革是不会推进的。
破解方向
触及垄断行业利益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至今仍相对滞后,主要是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偏低,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拉大的趋势,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对这些问题,人民群众意见很大。”温总理在文章中说。
实际上,收入分配格局调整正式提上议程是在4年前。200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初步思路是“提低、扩中、调高”。
彼时,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调整就被学者称为“调高”深水区,但几年下来收效甚微。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
在昨天发表的文章中,温家宝总理也给出了破解垄断的方向,“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建立根据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完善监管办法,并对职务消费作出严格规定。”
时局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国家于去年下半年出台的相关调控政策与监管办法,将进一步得以完善与落实。这其中包括:去年9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去年11月率先在冶金、电力、石油石化、航空等四个行业启动的国企工资总额预算管理改革。
“调高”之举
分配改革打出组合拳
“调高”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打击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
对此,温总理提出,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
这一观点在学界亦有诸多共识。在汪玉凯看来,目前收入分配存在失衡——劳方与资方,财富过多地分配到资方手中;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财富过多地分配到了垄断行业手中。
“这中间至少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垄断企业背靠公权力,过多地吞吃了全社会的福利,这个链条必须被斩断。二是一些政府部门有明显的与民争利的倾向。”汪教授认为,其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在城市化和其他公共设施建设中,对农民土地的征用,地方政府绝大多数都是低进高出。
[!--empirenews.page--]
汪教授认为,总理文中特别提出要堵住土地出让的漏洞,很可能是一个信号,即通过政策措施切断地方违法违规收入渠道。
“改革收入分配是社会问题,中央已将其延伸到各个领域的规范和治理。”汪玉凯认为,不打出组合拳,收入分配改革也无法深入,因此总理在收入分配改革中也提及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工作,并将其延伸到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
促进公平
个税调整征收箭在弦上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表述,位居温总理给出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六大措施之首,这也再次证明了我国开始进入公平重于效率的时代。
专家认为,如果实现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将增加居民消费的信心,降低政府的投资率和居民的储蓄率,提高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
随后,温总理提出要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目的是“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汪教授认为,可以预料,今后将继续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使低收入家庭减少纳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温总理还特别提到了“研究适时开征物业税”。专家认为,这不仅让保有较多住房的人缴纳更多的税收,缩小收入差距,也将因为提高了多套住房拥有者的保有成本而遏制房地产投资和投机行为,促进房价步入良性轨道。
[!--empirenews.page--]
社会事业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将出文件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近于沉重的话题。这几乎已成为一个不成文的社会共识。之所以沉重,不仅仅是因为事业单位改革涉及面非常广,更在于近20年来相关改革虽然从没有停止,但显然远未到位。
就目前来看,事业单位改革可谓真正进入了攻坚阶段。温总理在文章中透露,中央准备近期下发一个文件,进一步推动这项改革。
改革内容将主要包括: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原则,积极稳妥地对现有事业单位分类进行改革。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或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将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改制为企业;对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要强化公益属性,继续保留。
温总理强调,今后不再设立承担行政职能和主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
对此,汪玉凯教授建议,国家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要化解社会的疑虑,必须组织高层次的、跨部门的、权威的事业单位改革机构进行方案设计、整体推进。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表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都是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也都和事业单位改革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把事业单位改革整体来考虑,既包括人事制度改革、养老制度的建立,也包括对公权力的制约。
吴江透露,编办部门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对事业单位性质进行统一分类,确定其行政属性和企业经营属性,并以此解决事业单位人员分流问题。
[!--empirenews.page--]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社会事业其他领域的改革也在逐步走向纵深。温家宝在文章中明确提出改革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
一个现实情况是,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包揽多,社会资本进入难。对此,温总理在文章中将各项社会事业区分为“基本”和“非基本”。“基本”部分由政府完成,而“非基本”的社会事业应交给社会和市场,政府需要履行的则是监管责任。
“现在看,政府办了许多应当交给市场和社会办的事。使用公共资源办高档服务,满足少数人的需求,会加剧分配不公和社会不满。”温总理这样表述。
温总理也指出,应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购买服务的机制。逐步做到凡适合面向市场购买的基本公共服务,都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不适合或不具备条件购买服务的,再由政府直接提供。
大社会不一定要大政府,政府也需要有进有退,对此,北京市社工委负责人表示,最先践行此次改革的是社区,因为那里是服务需求最强烈的领域。
>>北京落点
政府采购100个民生项目
目前,北京已经开始实行政府大批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此前北京市曾向居家养老中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老年人可凭券到指定的社区服务机构获得理发、餐饮等相关服务。
市民政部门介绍,今年北京市政府已确定利用财政资金和福彩公益金,向社会组织购买扶贫救助、扶老助残、医疗卫生、妇幼保护、法律援助、支教助学、生态环境、促进就业等10大类10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
据介绍,大多数公益项目将由社会组织投入资金直接操作,部分有影响力的公益服务项目,政府将在评估后给予资金和资源扶持,并发展成为民办实事的长期项目持续保留。本版采写本报记者郭爱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