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西方企业特别关注中国的市场开放问题,一些西方国家政府也主动为这些企业说话,采取各种方式施加舆论影响,要中国更快地开放一些领域。
对此,中国国内有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有人称之为“新帝国主义”的威胁,认为中国要坚决顶住;有人则表示可以理解西方企业的考虑,认为中国应加快在一些领域的开放步伐。
其实,要理解中国会怎样开放,并不难。中国以什么样的节奏开放,始终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世界需要理解、并适应中国的节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西方也因为中国的开放而获得了很多收益。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加入世贸让全球经济每年获得净收益750亿美元。
要中国开放市场,首先要搞清楚一个事实:中国现在的市场开放程度已经高于印度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在有些领域,甚至要高于一些发达国家。
其次,开放是双向的。事实表明,西方国家也未必会随意开放自己的市场。在一门心思想打开中国市场的同时,西方国家也应多想想,怎样才能减少一些对中国产品的限制,不要动不动就举起反倾销的大棒。
中国这么大,这么复杂,方方面面都有利益,方方面面都需要照顾到,有些领域可能会开放得快一些,有些领域可能会慢一些,是合理合情的。
有的时候,一些领域开放得过快,不仅对中国不利,对包括西方在内的全球经济也不利。比如,现在一些西方金融公司对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盯得很紧。他们可能忘了,正是因为中国金融业前些年掌握住了开放的节奏,没有对华尔街跟得太紧,才避免受到了金融风暴更多的牵连,得以率先实现复苏,从而有可能为拉动世界经济做出一些贡献。
西方人现在之所以会拿中国的市场开放来说事,主要是因为他们自己看中国的心态发生了变化,对中国的期望值提高了。
在受到金融危机打击之后,一些西方人士看到中国经济相对走强,很自然地想让中国承担一些中国现在还无力承担的“责任”;而面对经济复苏艰难、就业压力加大,这些人又会很自然地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市场上。
对这些,中国人都能够理解,但西方国家及企业也应当体谅中国现在的难处。中国经济复苏的根基还不牢固,转型的挑战十分严峻。和西方国家一样,中国也有一些重要企业和领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监督管理的水平还不高,过急开放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市场的正常运行,中国政府不可能不考虑这些问题。
世界经济复苏最重要的是携手共进,而不是指责别人。在对外开放的问题上,中国并没有倒退,也不会倒退,这是中国坚持不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