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为了表明其整治金融业贪婪顽疾的决心,奥巴马政府21日再出重拳,宣布限制单个银行的绝对规模,同时对银行从事高风险自营交易业务的范围设限。上述新规堪称美国金融业的又一大里程碑式改革,因为银行可能被迫重新回归分业经营模式。不过,业界并不看好这些措施能够真正起到限制金融冒险的效果,更多人认为这是民主党为了赢回支持率的一张政治牌。
白宫打政治自救牌
在政界人士看来,奥巴马的这一“新政”的政治色彩十足。甚至连一些金融和经济专家也认为,最新的举措有“作秀”之嫌。
“民主党试图打出一些能讨好人心的牌。”全球最大期货经纪商Newedge集团的顾问德瓦尔说,他认为,奥巴马显然是想在11月份的国会中期选举前捞回一些选票。
“这一切看上去蓄谋已久:我们每周都提出一些攻击华尔街的新建议,好让所有人都知道,民主党是坚决抵制华尔街的过度冒险行为的。”德瓦尔说。
来自政界的指责则更为直截了当。批评人士认为,白宫是在奉行民粹主义,试图转移公众对民主党近期选举落败的注意力。在19日举行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国会参议员特别选举中,伴随着共和党候选人斯科特·布朗的获胜,民主党在国会参议院中的绝对多数地位也随之失去。
事实上,在参院选举失利后,白宫在第一时间就立下誓言,未来数月要把更多时间花在“关注金融改革”上,以挽回政治颓势。
然而,奥巴马政府并不彻底的金融改革计划,让他在金融市场落下了一个“不受欢迎”的名声。彭博社22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7%的美国受访投资人士认为,奥巴马“非常”反商业,五分之四的美国受访者不相信奥巴马具有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对奥巴马采取的削减金融从业者薪酬、把医疗改革作为超越于就业的政府头等要务以及计划向富人加税等措施,美国投资人普遍表示不满。
内外部都面临争议
奥巴马推出新禁令的理由无疑是冠冕堂皇的。他21日在白宫发表讲话说,新的限制措施旨在避免这些机构变得“大得不能倒”,从而使纳税人成为“被绑架对象”并对整个金融体系构成威胁。不过,各界的反应却不尽一致。
彭博社22日评论说,尽管奥巴马的建议可能在“主街”赢得欢呼,但同时却在没有丝毫改善金融体系安全性的情况下“动摇”了华尔街。
纽约一家金融咨询公司的总裁考夫曼表示,奥巴马新政的“方向是对的”。但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研究员贝利则指出,类似针对高风险业务的禁令,只会让相关的高风险活动转移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总个系统的安全并未带来明显改善。银行依然可能通过开展更多其他高风险业务,来弥补自营交易缩小的损失,比如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
一些人甚至认为,考虑到新禁令可能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其在限制金融冒险活动方面的效果将适得其反。
英国《金融时报》22日的社论指出,奥巴马的新提议是一大转变,但却是错误的。文章指出,监管政策的首要目标应当是,使银行有可能在不致危及整个银行体系乃至社会的情况下倒闭。但奥巴马现在提议的补救措施并未针对这一点。即便是由各自只经营一项业务的企业所构成的金融网络,在系统性的危机面前仍将是脆弱的。
即便在白宫内部,对奥巴马新政也存有争议。路透社称,财长盖特纳个人仍对奥巴马对金融业采取的最新监管举措有些犹豫,他担心政治因素可能影响难得稳定下来的经济形势,并可能损及美国金融业的竞争力。
在金融业,奥巴马新规的阻力更是可想而知,要知道,这次白宫是要对华尔街的一块“肥肉”动刀。连奥巴马本人也承认,已准备好和金融业的说客们“打一仗”。
限制金融冒险效果存疑
奥巴马将最新的法规称为“沃尔克法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此次改革的方向。作为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一年前就呼吁,美国银行业应该恢复“大萧条”后实施的分业经营模式,以防范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在这次的提议中,沃尔克纳入了限制银行规模以及自营交易活动的核心条款,这被认为可能从根本上重塑美国银行业的结构。类似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大行,甚至可能被迫放弃目前银行控股公司的地位。
尽管白宫方面口口声声说,实施改革的目的并不是要分拆大型银行。但包括“股神”巴菲特在内的业内人士仍认为,奥巴马的新规如果通过,高盛等大型投行可能被迫剥离一些业务,以避开监管。
不过,交易员和分析师们也在讨论,如果上述计划真正落实,到底能有多少成效。至少现在看来,这还是个很大的问号。
前白宫经济顾问、哈佛大学教授斯特恩质疑说,即便奥巴马的新提议获得国会批准,美国纳税人的利益还是可能因为那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受损。就像贝尔斯登和AIG,但这样的公司却不会受到自营交易新规的影响。
业内人士认为,新禁令对银行业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对银行“自营交易”的定义如何。白宫的声明只是说,银行将“不得拥有、投资或资助对冲基金、私募基金,或是从事自身盈利而与服务客户无关的自营交易业务”。
这样的表述给了银行很大空间。比如,高盛去年至少有七成的收入来自交易和资本投资,但公司却坚持认为,其中“绝大部分是客户的交易”,只有约“一成多收入来自与客户无关的自营业务”。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辑: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