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9 区域经济格局如何优化
今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9个区域发展规划,数量几乎是过去4年的总和,出台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表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
有关专家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突袭我国,使“外向型”经济的沿海地区遭到了严重冲击,扩大内需成为化解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而国家及时出台区域经济规划,就是旨在通过构建新的经济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的“点”、“面”结合,从而进一步夯实扩大内需的基础,壮大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能量,并希望通过发展中西部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来拉动国内消费市场。实践证明,区域经济规划的出台趋势促进了经济的全面提升。
长期以来,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雷同,经常会出现争原料与争市场等不合理的地区间恶性竞争。中国人民大学区域规划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可云表示,中国要形成整体优势,首先要求区域范围内不同行政区加强合作。
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广杰认为,今年获批的9个区域规划,除了注重沿海布局外,还开始开发沿边,并从东部、南部延伸到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同时,将以往的外向型增长结构转变为“外需、内需共同发展”。
从这个战略意图上看,目前我国新的区域经济格局逐渐成形,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等横贯全国的庞大经济区域。
在密集出台区域规划的基础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的要求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这意味着目前经济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将在2010年得到更多政策支持,资源深加工等产业向西部转移的进程将提速。
张可云表示,今后,东部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结构转换力度,尽快完成由外生工业发展向内生工业发展的转变;西部地区经过十年的基础准备,发展条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西部大开发应该由为发展创造条件阶段向加速现代化阶段转变;东北地区传统产业的改造任务十分重,吐故纳新,重振昔日辉煌;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在于城市化与工业化,在协调区域发展中中部地区应该突出连接东西的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