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报访何世红: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不遥远
[ 2008-11-26 17:01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  

——专访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

  何世红简介:

  他的名字引人注目——我国西部大开发第一部战略性著作《未来西北》诞生在他之手,使经济界为之震惊。这本书出来的第二年,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正式提出来。1999年,他担任未来西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现在担任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

  何世红是一个思想解放、态度乐观的学者,他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非常有利”的论断引发了近期经济界的大讨论。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表示,中国应尽快建立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石油交易用人民币结算可行且不会太远,这将是中国崛起的重要一步。

分析走势 未来数月内油价可能迅速反弹

  新文化报记者:石油是一种战略资源,您如何看待现在石油价格大跌问题?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全球经济也受到极大影响,这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您预计未来的走势如何?

  何世红:国际油价最近几个月来大幅下跌,从每桶147美元高位直接滑落到每桶50美元以下,跌幅已逾60%,下跌速度让世界惊叹。在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多种因素将对国际油价产生冲击,短期内国际油价可能继续显示出颓势,甚至可能触及每桶40美元大关。

  但国际油价长期低于每桶50美元以下是不太现实的,未来数月内油价可能迅速反弹,国际油价比较理想的区间是每桶80美元左右。首先,石油作为一种战略资源且不可再生,是全球各国不可缺少的能源保障,不可能长期维持如此低的价格,这样也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

  而且,每桶50美元被普遍视为全球主要产油企业的平均运营成本,长期低于这个水平的话,产油企业将大幅削减供给,从而对价格产生压力。之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几次减产的影响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显现。等市场的这段恐慌期过了之后,可能油价就会比较合理地反映市场供求。

  所以,现在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对中国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政府可以趁机理顺成品油价格机制,同时加大我们的石油战略储备。

  争话语权

  建立原油期货市场

  新文化报记者:目前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我国能通过怎样的手段适时介入全球能源市场,参与国际能源市场的开发与定价,掌握更多的能源话语权?

  何世红: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趋势是能源与金融的联系日益紧密,期货价格已成为国际能源价格的重要基准,金融已成为国际能源价格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掌握国际能源的话语权,要把建立健全我国的能源金融体系提高到战略的高度。在目前股票市场低迷,银行融资困难的大环境下,通过设立能源产业基金,一方面,可以有力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布局调整,使其在危机之中生存壮大。

  其二,在国内逐步设立统一的能源交易市场,近年来,伴随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亚太国家对金融石油市场的兴趣不断提升,阿联酋、日本、印度、俄罗斯等都在加紧建设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企望借助期货市场更多分享价格话语权。去年5月中旬国务院正式批准建设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这是个国家级的煤炭交易中心。同理,石油等能源业也应该设立统一的全国交易市场,应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以增加中国在重要能源领域的话语权。

  人民币结算

  腰板将挺得更直

  新文化报记者:您认为石油交易用人民币结算可行吗?包括境外石油对象国对中国的进口贸易如何进行人民币结算?我国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

  何世红:我绝对赞成人民币作为石油交易和相关进口贸易的结算货币,这是十分必要的。现在国际金融动荡,这场国际金融危机让大家对“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很多质疑,这正是人民币提高影响力的良好时机。

  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今年贸易总额据预测将达到2.6万亿美元,这为人民币成为结算工具创造了条件;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近2万亿美元,这也为他国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提供了信心支持;人民币一直都比较强势,大家都愿意持有,包括蒙古、越南、菲律宾等国已经持有大量的人民币。这些都是人民币实力的体现。所以,石油交易用人民币结算,可行且不会太遥远,这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加快这方面工作的进程,这样使得能源交易货币多元化,我国就不必大大受制于美元。但要在更大范围内让人民币发挥作用,还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毕竟考虑到中国的现状,中国金融市场还不发达、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的,中国要先办好自己的事,循序渐进地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来源:新文化报 记者 邹智威)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