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三):巨额外储如何保值增值?
[ 2008-10-22 14:5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截止2008年9月底,中国外汇储备达到1.9万亿美元。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正处于多事之秋,如何实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是中国外汇管理当局亟需应对的头等难题。对于时下我国迅速增加并达到空前规模的外汇储备,就如何拓宽外汇储备的用途,提高投资收益水平,化解巨额储备带来的压力,引发业界的关注。

我国外储总量及结构

外汇储备是一国政府掌管的外汇资金。从所有权角度看,外汇储备是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盈余积累,是确保每个国家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并非仅仅是由出口企业创汇所形成,更多的是由于我国在鼓励引进外资的政策背景下由资本项目净流入所形成的外汇储备。此外,还有一部分是由我国对外举债所形成的外汇储备。目前中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运用形态集中在金融领域。

央行日前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截止到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高达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2.92%。不可否认,高额的外汇储备意味着强大的对外支付能力,以及对金融危机的宏观防范能力,但其带来的挑战更值得深思。与此同时,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策略,积极调整对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币种和期限也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巨额外储如何保值增值 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做贡献

国家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的金融当局所持有的,备用于国际收支逆差弥补和维护汇率稳定的流动性资产。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它关系到各国调整国际收支和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外汇储备的基本作用在于国际贸易支付,偿还外债,维护、保持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防止外部冲击,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对货币稳定的冲击。

央行代表国家掌管的外汇储备不能完全视为是国家的真实盈余,由此决定了国家外汇储备的性质不同于国家财政收入,因而也就不能对其实行无偿划拨或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但鉴于外汇储备及其对应债务的性质,如放在那里不去积极运作也是有巨大的机会成本或贬值的风险。高额的外汇储备,以及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多元经营管理这些外汇,使其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拓宽渠道 多元化运用外汇储备

就如何进一步拓宽外汇储备的用途,业内人士建议可建立“一个主流,两个支流”的国家外汇储备运用体系。“一个主流”即继续以目前投资流动性强的国际债券为主渠道;“两个支流”即进一步扩大中央汇金投资公司的投资功能和研究创设中国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形成拓宽我国外汇储备用途的两个新渠道,争取在实现国家战略性投资目的的同时,积极谋求获取具有竞争性的投资回报。

富余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运用,和传统渠道的基本差异在于,多元化运用将不再局限于金融领域,而是其他更宽阔的领域,目前的相关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五方面。一是运用富余储备投资于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宗战略物资,尤其是能源、黑色和有色金属等战略资源。二是运用富余储备推进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三是运用富余储备推进国有金融机构的改革。四是运用富余储备大力引进一批高层次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海外华人科学家团队。五是运用富余储备填充社会保障资金的巨大缺口。

外汇储备管理体系的创新

中国的大国经济特点和外汇储备的庞大规模,决定了中国储备管理目标的多样性和管理体系的复杂性。以政府的身份用汇容易与其他国家产生摩擦,受到很多制约。而私人企业用汇要灵活方便得多。将管理方式由政府化逐步转变成市场化可以有效减少摩擦,同时兼顾储备使用的战略性。

我国外汇储备积极管理结构模式可以多样化。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框架,基本是央行依据中央银行法负责储备的经营管理,日常管理则由外汇管理局进行。这样极其简约的储备管理方式显然不能适应万亿美元储备的管理决策。因此需要对管理体系予以创新。从国际经验看,通常将头寸分为高流动性头寸和中等流动性头寸两部分,央行和财政部分别对这两部分头寸的管理负责,并且通常由财政负责决策无论适度储备还是富余储备,都有必要尝试引入市场化的私人机构来参与管理,以便改善储备管理的绩效。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而拥有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无论如何是个不寻常的现象。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大战略、大思路,毕竟“未思成,先虑败”,其负面后果不仅仅是目前改革成果的丧失,也可能使得多年来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成果遭受重大损失。中国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向何处去?这将是一个值得慎思谨行的课题。

特别声明:文章只反映作者本人观点,中国经济网采用此文仅在于向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立场。转载和引用此文时请注明“来源于:中国经济网”,并请署上作者姓名。

(来源:中国经济网 华青剑)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