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银行还能挺多久
[ 2008-10-15 14:28 ]

  欧洲版救市药方副作用太大

图表:欧洲各国政府救市措施一览 新华社发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北京时间周一晚9时,英国和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元区国家的联合金融援助行动计划新鲜出炉。这个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欧洲版“药方”主要包括如下几味猛药:一是在明年年底前为银行新发行的中期债务提供担保,二是通过资本重组等手段救助陷入困境的银行,三是以购买优先股方式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注资,四是敦促改变现行“按市计价”的会计规则(该规则要求银行按照债券即时市场定价来估值,而非按照购买价格或持有到期价格估值)。欧元区国家政府将采取以上四味药,而英国政府主要采取其中的第三味药。

  这些药一味味吃下去,欧洲银行会“药到病除”,安然渡过这次金融危机吗?它们还能挺多久?

  答案或许是有些令人失望的。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欧洲版“药方”包含担保、注资及改变现行会计规则等四味药,这是一个涉及面广泛、综合性强的一揽子方案。这些方案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欧洲银行缓解目前面临的流动性困难。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揽子方案不是由单个国家实施的零打碎敲的措施,而是由多国联手实施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一整套计划,这无疑给金融市场注入了一支信心“强心剂”。金融活动受到预期的影响,这支“强心剂”可以暂缓市场积聚的悲观情绪,对于稳定当前市场及总体形势会产生一定的利好效果。

  然而,欧洲版“药方”和美国版“药方”一样,都有一个致命缺陷,就是都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型,治标不治本,虽能暂时缓解形势,但终究未能触及根本。

  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长远来看,必须从制度、监管方式等方面做综合性的重大调整,方能治本。就具体措施而言,这些措施也只能是临时性的,非长久之计。

  像欧洲版和美国版“药方”中都有的政府提供担保和直接注资这两味药,其公平性、公允性、公益性是值得怀疑的。而且,随着危机一步步演变,政府也不可能向所有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提供全面担保和注资。换一个角度看,服下这些药,将使得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关系过于紧密,这将对以后市场的活力产生负面影响。这些都决定了此药只能短期服用,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而意图更改现行“按市计价”的会计规则则显得有些草率。奚君羊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这是会计制度的一大“倒退”。在现行的“按市计价”的会计规则之前,就是实行的按照购买价格或持有到期价格估值的规则。而实行“按市计价”,则可以充分发挥价格灵敏地向市场传递价值变化的作用。一旦退回原先的按照购买价格或持有到期价格估值的规则,价格就失去了这一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制度性的规则本身也不应随意改变。制度本身的确立,经过了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如果政府随意改变,则民众会对制度的可信性产生怀疑,而政府的公信力也由此受到挑战。因此,这味药本身弊端很大,会带来一系列消极的影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欧元区各国政府联手实施救市计划背后的无奈。这病症来得太快太剧烈,不得不采用这些副作用很大的猛药,以期暂缓病痛。不能指望靠这几味猛药来根治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它们最大的意义也许就是帮助暂缓病痛,不让形势更加恶化下去,为开出“治本”的药方赢得宝贵的时间。

  欧洲的银行到底还能挺多久,就看这治本之方能不能在它们病入膏肓、回天乏力之前开出来了。(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记者 徐海慧 发自上海)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