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美国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对危机的看法众说纷纭,谁也很难看懂这场危机。作者根据美国政治经济的实景,采用大量公开媒体报道,推测了在危机时期华尔街与美国政坛等重要人物由于所处的位置、角色与环境等的所思所为。在此基础上,写就《华尔街危机:一个并非不真实的故事》系列文章,目的是帮助大家理解美国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当然,一家之言,难免有失偏颇与不确之处,部分场景和分析可能也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另外,系列文章参考了近期《中国日报》信莲编辑的关于美国金融危机的若干分析与 评论。例如,9月29日的《关于美国“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的预判》、10月2日的《面对美国金融危机欧洲能做些什么?》、10月9日的《欧洲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及影响分析》以及10月9日《美国金融危机中对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的争论》。在此,感谢这些文章的理论性启示。
(一) 从保尔森的“三页纸计划”说起
9月19日夜,华盛顿。美国财长保尔森在办公室里如坐针毡,接二连三地接到华尔街大鳄的紧急求助电话。雷曼兄弟倒闭后,摩根士丹利、高盛、美联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岌岌可危,似乎随时可能倒闭,并引发大规模的连锁反应。此时,市场已在期待和呼吁一个类似1980年代末的“清款信托计划”(The 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RTC)。
如何化解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按《华尔街日报》报道,来自华尔街的美国财长保尔森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金融世界重建者。以保尔森的职业生涯,他对美国纷繁复杂的金融体系了如指掌。美国的金融市场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资本市场,主要进行股票与中长期债务工具及其衍生品交易,其中主要的中介机构是大型独立投资银行;第二层次是资金市场,主要进行货币产品和商业票据的交易,其中商业票据为实体经济提供流动资金。所有金融机构都参与该市场;第三层次是信贷市场,这个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中长期贷款,其主要的中介机构是商业银行。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严重打击了资本市场,无数金融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股价大幅下跌。时至今日,财政部和美联储打破了一切传统的“清规戒律”,运用了权限范围内的一切市场和行政手段,试图避免危机穿透到下一层次。但是,随着雷曼兄弟的瞬间倒闭,使在资本市场燃烧了一年的次贷危机在1天内就穿透到资金市场。正常情况下,资金市场几乎与现金一样安全。但这一次,恐慌的投资者纷纷逃离,资金市场借贷利率急速攀升到历史高点。银行间的短期拆借由于相互之间缺乏信任而基本停滞,美联储几乎成为唯一的借出人。资金市场冻结影响第三层次市场的资金融通,很可能迅速穿透。如果危机穿透到第三层次,整个经济体系将不能获得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资金,实体经济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大衰退。为了防止危机向第三层次市场蔓延,政府不得不紧急出台500亿美元的针对货币市场基金的“临时保障计划”,以暂时稳定资金市场。
“治标需治本”与“重病下猛药”是处置金融危机的圭臬。在市场吞噬更多金融机构、危机向下一层次市场穿透前,必须要出台类似“RTC”的全面解决方案,彻底清理第一层次上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并恢复第二、三层次市场的信心。而这样庞大的救助计划无疑超出了财政部和美联储的权限范围,必须要通过国会这一关。
保尔森迅速地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证监会主席考克斯达成了救助共识,并期待能够与代表广泛民众的议员们尽快达成救助共识。但他完全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粉饰详细的救助计划,拿着3页纸的计划就和伯南克匆匆忙忙直奔国会山,而这个计划甚至连名字都没有。平常,一个普通的1亿美元的请款计划,都需要数十页甚至上百页纸的方案与建议;现在,要7000亿美元的授权却只有3页纸。
然而,市场崩溃的速度和达成救助共识的速度正在进行血腥的大比拼,看谁跑得快。同时,两个方面又是互动的,市场的崩溃会推动共识的加速达成,共识的达成又会延缓市场的崩溃。由包括保尔森在内的华尔街精英缔造出来的金融市场是如此精巧、如此复杂、如此高效,在这场血腥的比拼中占据主动,而美国的两党政治和即将下台的行政当局在达成救助共识方面却是被动的。只有当实体经济感受到“切肤之痛”,才会达成共识。
在与伯南克一起去国会的路上,次贷危机以来的一幕幕场景不断闪现在保尔森的脑海。
随着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下跌,不少房贷者无力偿付房贷,造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恶化,流动性欠缺,不得不低价抛售资产,这一过程又进一步打压资产价格,使自身和其他机构资产负债表更加脆弱,引发愈演愈烈的恐慌。金融机构放贷的意愿和能力受到严重打击,危机呈现从资金市场逐步穿透到信贷市场的趋势。
“政府救助”这个概念让保尔森并不舒服。作为2006年加入美国政府的共和党人,他曾任美国自由市场当之无愧的象征——投资银行高盛的首席执行官。然而,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保尔森对“政府救助”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美联储的独立性、政府的法规戒律和自由市场的准则等等,正常情况下都是“金科玉律”,而目前危机下都成了“陈规陋习”。当初,在美联储支持摩根大通收购贝尔斯登时,政府的救助行为还使出“障眼法”,既要面子又要里子,保尔森和伯南克达成的共识还局限在原来的经济治理框架下解决问题。而在美联储出手收购AIG、证监会禁止对金融股卖空等措施时,已达成了“不要面子只要里子”的共识,救助措施突破了正常监管规则。保尔森坚信:政府救助的原则是防止出现系统性崩溃。然而政府的行动总是落在市场演变后面。
在处理雷曼兄弟问题上,保尔森曾判断,雷曼兄弟的倒闭不会带来系统性危机,救助雷曼可以依靠市场的力量,政府无需出手。另一方面,在此前救助贝尔斯登一事上,政府也饱受自由市场信徒的批评。因此,面对有意收购的市场“帮手”,政府坚决不予提供为救助雷曼兄弟需要的担保支持。高傲的雷曼兄弟总裁富尔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碎”的雷曼兄弟在短时间内引起了市场的雪崩效应。市场信心降到危机以来的新低,处于恐慌之中的投资者纷纷从金融机构撤离资金。据《华尔街日报》报道,9月12日星期五晚,纽约联储召集各大华尔街巨头研究雷曼兄弟问题时,摩根士丹利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麦晋桁(John Mack)感叹道,这次倒下的是雷曼兄弟,下一个可能是美林,如果老是这样,什么时候是个头呢?美林董事长塞恩(John Thain)是个明白人,席间看势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周日就将美林卖给了美国银行。美林造 “越位”,AIG“李代桃僵”,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正如《华尔街日报》报道,AIG这个巨无霸,共有超过1万亿美元资产,诸如印度的人寿、美国的轿车、飞机以及钻井平台都在其承保范围之内,业务遍及130个国家, 其系统性风险不言而喻。其实,保尔森脑子里想到的更多的是美国上千万老百姓的养老金、企业财产甚至欧洲的银行。保尔森和伯南克达成了共识,由美联储出面救助AIG。保尔森这时已清醒地知道,市场已形成“恐慌传递链条”,美林被买,AIG被接管,把摩根士丹利暴露在攻击者面前,成为下一个目标。摩根士丹利一倒,马上就是高盛。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保尔森在财政部里倚重的助手们大多和他一样来自高盛。救助高盛,势必使他进退失据,甚至带来道德风险和法律责任。高盛倒了,下一个又会是谁呢?如果华尔街上最重要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接连倒闭,将意味着整个金融体系的彻底崩溃,美国人将难以避免经济大萧条。沃伦巴菲特说,这次的危机“是一次经济的珍珠港事件,这话似乎耸人听闻,但是此前我从未用过这一词汇。”
在提出救助计划的同时,保尔森“双管齐下”,宣布设立500亿美元临时保障基金暂时稳住定资金市场(10天之后,这一基金的运作规则才在财政部网站公布),以切断危机从资本市场向资金市场及信贷市场穿透的链条,确保信贷市场基本功能的正常运转。对保尔森来说,最关键的是恢复金融市场信心。3页纸的“建议授权财政部购买问题资产(Proposed Treasury Authority to Purchase Troubled Assets)”的关键是说清楚救助计划的基本运作方法。他那些疲惫不堪的助手们还在紧张地进一步完善该计划。
刚过中秋,月光如洗,已有些许秋天的凉意,保尔森和伯南克感到越加的清醒。救助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从金融机构收购价值7000亿美元的高杆杠问题资产,净化资产负债表,恢复市场对金融机构的信心。这一措施也是“去杠杆化”的过程。同时,整个实体经济的杠杆水平也要降低。这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3页纸的救助计划就是要平稳实现这一过程,减少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的“去杠杆化”之痛,实现经济的软着陆。但是,议员们会怎么想?自己能否应对自如?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他们敲开了议院的大门。或许,作为研究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专家,伯南克对这一过程的后果有更为清楚的图景。据《纽约时报》报道,在面对议员的质疑时,伯南克说:“如果不这样做,周一美国经济就不存在了。”那一刻,房间里死一样的沉寂,连一根针掉下去的声音都能听见。
但是,保尔森和伯南克能说服国会一帮代表市场自由主义、市场干预主义、民粹主义和不同利益团体的议员们吗?他们还有路可以后退吗?
(一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