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贬值:中国或向美国施压
[ 2008-06-18 11:5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6月17日至18日,第四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将在美国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举行。中国方面,国务院新任副总理王岐山第一次率队参加。美方则由美国财长保尔森带队,这可能是他代表布什政府主持的最后一届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什共同倡导建立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中美两国经济领域的最高对话,每年举行两次,轮流在两国举行。

美元贬值:中国或向美国施压

在此次对话中,除就中美共同面临的“最大挑战”——中美能源和环境合作问题签署框架协议外,据美联社报道,中国代表团还将寻找在美国投资的机会。

在美方深受次贷危机困扰时,中美双方谈判姿态将有所改变。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说,以往的战略对话都是美国施压人民币,但这次中国对美元持续贬值肯定会有反应。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放任”美元贬值的做法,已经遭到中方质疑。在4月份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行春季年会期间,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在发言时表示,IMF和世行应敦促发达国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金融危机,实施负责任的货币和汇率政策

在这次对话中,除了汇率问题,中美贸易不平衡这个“老话题”仍将被提起。去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2563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对一国的最大逆差。近年,美方将“不平衡”的原因归咎于中国“不愿人民币快速升值”,这使得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价格优势。而中国商务部美洲大洋洲司司长何宁分析说,美方对中资企业并购美国企业太过提防,不放开“向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的闸门,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已经进行了3次,其间双方都收获了哪些成果呢?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7年12月在北京举行,中方特别代表为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而美方特别代表则为美国财长保尔森。美国客人收到的礼物是中国生产商生产的玩具:会动的仿真狗和遥控的洋娃娃。这份礼物意义特殊。在2007年这一年,中国玩具屡屡因“质量问题”遭到国际社会质疑而被迫召回。玩具风波出现后不久,中方就在玩具质量监督等方面做了诸多改进,这些变化让欧盟方面很是赞赏。这一年的圣诞节期间,中国玩具得以进入欧洲市场,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圣诞节礼物。

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举行的。而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热点话题。正如《华尔街日报》会后评论说,此次对话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老生常谈,即人民币问题和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另一类则是新问题,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在此次对话开幕期间,中美双方签署了14项合作文件,涉及“质量安全”的有《中美关于食品、饲料安全的合作协议》和《中美药品、医疗器械安全合作备忘录》。在老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上,美国、欧盟和日本出现“合流”趋势。在先期举行的中欧和中日经济对话中,欧盟和日本也敦促人民币升值。中国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

第二次:吴仪展铁娘子风范

2007年5月22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移师华盛顿。这次对话集中讨论了双方关心的服务业、能源与环境、经济平衡增长和创新4个议题。出席对话会的有中国的15位正部长,美方也有10多位内阁部长出席。

相比首轮对话,这次对话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实质性成果,包括双方同意在2012年前将两国之间的直飞航班增加一倍;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等领域达成协议或备忘录等。中方特别代表吴仪则展现其“铁娘子”风范,在美国就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摩擦等问题不断向中方施压的情况下,声明“改善中美贸易不平衡不能单靠中方努力,美方也要切实拿出诚意来”,“人民币汇率会有条不紊地推进”,但将在“自主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下进行。

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召开之际,正逢中国加入WTO五周年,美国国内要求中方进一步开放包括金融服务市场在内的服务业呼声很高。就这一问题,吴仪在欢迎晚宴上发表演讲说:“中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只能根据国情稳妥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一次:别期待即时成果

第一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6年12月15日在北京举行。其背景是:这一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持续攀升,美国国内纷纷叫嚣对“中国进行人民币汇率管制”给予惩罚。在这种大环境下,这一对话应运而生。

首次对话达成的“实质性协议”不多,但却启动了两个大国之间全新的对话机制: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的战略性对话。战略经济对话是中美现有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也是历史上规格最高的中美经济主管官员的交流活动。2006年举行的首次对话规格空前,美国派出了由财长保尔森率领的“超豪华访华团队”,连很少参与外访活动的美联储主席,也“引人关注”地参加了首次对话。

首次对话的主题锁定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令境外媒体有关人民币汇率、贸易失衡、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主要议题的猜测失准。

有些美国政界人士和媒体希望把这次对话当成向中国施压的机会,希望保尔森“别再拿几张波音订单交差”。但中国商务部研究院博士梅新育说:“这暴露出他们对首次对话定位不了解。”保尔森来华前说,不要期待此行取得即时成果,要以长远眼光看待美中关系。(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王建芬)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