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探讨600年世界变局
[ 2008-04-08 11:16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旅日华人经济学家、东京经济大学教授周牧之著《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旨在阐述600年来世界变局对中国的影响和今天崛起的机制与课题,探求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和盛衰的因果,尝试为思考中国经济展示更宽厚的背景和路径。

作者周牧之是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学术专著:《中国经济论——高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课题》(2007年,日本经济评论社),《鼎——托起中国的大城市群》(2004年,世界知识出版社),《机械电子革命与新国际分工体系——现代世界经济中的亚洲工业化》(1997年,日本MINERVA书房,获第13届日本电气通信社会科学奖励奖),《城市化: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200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作为一个在日本工作的中国人,周牧之常年往来于中国和日本的各大城市之间,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环境和城市开发的政策研究。


《中国经济论:崛起的机制与课题》这本书主要由以下六章构成:

第一章 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变

从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变和中国工业化的机制这两个视角交叉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是这本书重要特征。在第一章,以信息革命如何改变工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轴心,探讨使中国工业化成为可能的世界工业经济变局。

第二章 大城市群的崛起

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从空间来看,牵引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在第二章,通过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城市群的发展过程进行剖析,总结中国大城市群发展的特征。

第三章 工业化的艰难历程

在半个多世纪,中国一直采取了抑制城市人口发展的逆城市化政策。大城市群时代的到来给在逆城市化政策下形成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诱发了大规模人口移动、差距扩大等许多新课题。在第三章,着重对建国以来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进行分析阶段的分析,总结这些工业化进程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分析和整理中国经济今天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四章 挑战与展望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潜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一般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准长期被压制在极低水平的状况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大弊病。另一个问题则是缺少再分配机制。在第四章,主要论述如何营建新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内生机制的发展,营造全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的局面,并对如何实现大城市群的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第五章 贸易大国的光荣和挫折

总结郑和下西洋以来600年来的世界史,可以看到三次革命性大冲击引起世界格局的巨变:大航海、产业革命以及现在进行中的信息革命。这一章着重总结了郑和大航海以来中国应对世界格局变化的经验和教训。

第六章 世界经济中的中国

信息革命带来的世界经济大变局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正是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展开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幸运的相逢造就了中国的大发展。然而,在中国终于取得了巨大工业生产力的时候,世界工业产品价格开始持续下跌,知识产品价格上升,资源价格暴涨,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在第六章着重讨论知识经济发展对中国的重要性,探讨大城市群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就如何建立亚洲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推动东亚区域经济统合的进程进行考察和展望。

这本书以工业经济论和亚洲工业化理论的新假说,论证了改革开放与信息革命下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如何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中国的大发展。以丰富的素材描绘了中国社会大变革之迅猛,动荡之剧烈,力图分析和把握中国经济的总体构图、时代脉搏和症结,剖析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机制,系统地提出对社会经济改革的政策建议。

(信莲)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