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有可能改变中国货币政策方向
[ 2008-02-01 08:43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随着美联储的连续降息,我国货币政策也可能会有所改变。

在美联储再度宣布降息50个基点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低至3.0%,中美利率倒挂的局面进一步加剧。

“一方面是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美利差变化对资本流动带来的影响,”中信证券销售部执行总经理高占军说,“对于这两个方面的关注将会促使央行的货币政策变得更加谨慎。”

加息迫切性或减弱

美联储的连续大幅降息举措实际上再度表明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在加大,从而全球经济减速的幅度可能会更高,对于过热的中国经济而言,这反而是有利的。

“外部需求的降低本身为中国经济的降温创造了条件,从而对于货币政策的从紧会有一定的替代作用。”高占军说。

兴业银行分析师徐寒飞也表示,如果美国经济放缓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增长,不排除中国货币政策会出现转向的可能性,央行加息的次数可能会减少,紧缩信贷的力度也可能有所放松。

面对不断加大的通胀压力,央行加息的迫切性仍然存在,这可能促使央行在第一季度仍然再度加息。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由于翘尾因素影响,通胀压力可能将主要集中于上半年,下半年可能就会缓解,随着通胀压力的缓解,央行加息的迫切性和空间都在削弱。

目前人民币正以更快的速度升值来发挥汇率对于通胀的抑制作用,本币升值将会有效缓解输入型的通胀因素。此外,如果中国经济受外部经济影响而放缓,通胀问题显然也会随之有所缓解。

“一方面中国经济供给能力较强,而整体经济的降温会减少总需求,这样中国经济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很小。”徐寒飞表示。

当前债券市场的强劲反弹显示出市场对于央行加息的预期有较为明显的缓解。国债收益率曲线出现整体下移,而中长短的下降幅度则在10~20个基点左右,这表明市场认为,长远来看央行加息可能性在减小。

常规操作仍将继续

不过央行一些常规性货币政策操作仍然会继续。

高占军指出,美国经济的放缓可能会使得贸易顺差增长有所放慢,从而降低外汇占款的增长速度,但只要顺差的态势不发生改变,央行仍需要对新增流动性进行对冲,这意味着央行在数量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方向上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这些数量型的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定向央票等。今年初央行在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的同时,也再度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继续延续去年央行对于流动性的紧缩力度。

不过,货币政策的转向可能更多地体现在行动上,而不是名义上。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货币政策”的调子刚刚定下不会马上出现转变,因此,这种转向将可能更多地体现在政策的具体实施上,而短期内在说法上应该不会有所改变。(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