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人民银行最新统计,今年6月末,全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达到25720亿元。而十年前的1997年末,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过190亿元。从190亿元到近2.6万亿元,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在不满十年时间里增长了135倍。
“虽然2006年以前统计的是人民币个人购房贷款,而此后则按本外币个人购房贷款统计,但统计口径的调整对房贷增速的评价影响不大。十年增长超百倍,既显示我国住房金融的迅猛发展和人们住房消费观念的变化,也凸显我国房地产市场十年来从交投清淡到过度火热的过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纯博士说。
1992年,中国建设银行发放了我国第一笔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从此,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逐渐成为人们购房融资的主要方式,其业务规模在我国快速扩大。1996年以后,我国连续降息,银行利率一度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大大刺激了对利率敏感的个人住房贷款的迅猛增长。因此,1998年以后,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迅速上升。2001年末比1997年末增加了5400多亿元,增长了约33倍。到2002年末,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8258亿元。
据丁纯介绍,这期间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住房市场购买主体从集团转为个人,个人成为购房的主力,成为推动我国住房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此前的单位实物分房,到过渡性的货币化分房,再到后来的个人贷款买房,一步一个脚印,个人住房贷款的杠杆作用逐步加大,规模因此逐步扩大。”
根据上海银监局提供的数据,2003年末,我国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到11779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比上年增加了3521亿元,增长了近43%,随后连年增加,2004年末达到15922亿元,环比增长4143亿元,增长了35%。此后,2005年末达到18430亿元,环比增长2508亿元,增长了16%;2006年末达到22506亿元,环比增长了4076亿元,增长了22%。
由此可以看出,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相继出台的影响,个人住房贷款增速在2004年和2005年出现回落;去年以来,则出现升温迹象。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房贷伴随着房价从升温趋向火热的势头十分明显。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金融机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比2006年末增加了3214亿元,半年间就超过了2005年全年的环比增幅,比去年全年的环比增幅只少862亿元。“换言之,今年全年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增幅超过去年已成定局。”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纯说。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坏账大都控制在2%以下,从短期来看,这几乎可以说是当前商业银行资产类别中质量最高、盈利最有保证的贷款品种之一,也是商业银行效益的重要增长点,其对银行业的盈利和风险状况将产生深刻影响。“但是,也应该看到,个人住房商业贷款的迅速膨胀,不仅使房地产业陷入严重依赖信贷的尴尬局面,也使银行风险过于集中到房地产业运行中。如果房价出现波动,房地产市场风险就随时会蔓延到金融领域。”丁纯说。
银监会研究局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发展得非常快。从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来看,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会掩盖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银行一定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各类金融风险。同时,在房价不断上升的环境下,银监会还提示银行要高度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9月27日晚间,央行联合银监会出台“房贷新政”,明确规定,“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比例将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显然,管理层已经开始对个人购买贷款的过度膨胀发出警示。(新华网上海10月1日专电 记者 黄庭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