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在东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日益淡化之后,每当日本发生政权更迭,新政府总是要强化东京作为金融中心的重要性,这已成一个惯例。去年秋天走马上任的安倍晋三首相自然也不例外,他已多次表示日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让金融市场更具竞争力以吸引全球的生意。安倍政府承诺在今年夏天就此提出一系列具体建议。
正在帮助日本政府制定相关计划的东京证券交易所新任总裁Atsushi
Saito解释了政府打造金融中心的紧迫性。尽管日本已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获得了经济繁荣,但现在该国经济已不再仅仅依赖制造业,相反很多制造业企业纷纷转移到海外,日本出现了产业空洞化现象。随着日本老龄化和人口数量的下降,日本的储蓄必须要获得比目前少得可怜的银行利率更高的收益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这急需对金融资产进行更好的配置。而更好的资产配置只有在东京作为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得到提升、吸引了全球金融机构和人才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但东京目前的现实却与此相去甚远。日本政府已明确表示,日本需要使其金融和资本市场更具竞争力,以防止更多机构离开东京前往新加坡或伦敦等其他金融中心,同时将更多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吸引到日本。
从好的一方面来看,日本经济正在走出长期低迷的泥潭,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正在稳定复苏。数据显示,目前日本的家庭金融资产高达1500万亿日元(约12.5万亿美元)。日本巨额储蓄、众多上市公司和优质企业将东京打造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
股票市场,也是亚洲最大的市场。同时,东京还是居住安全程度很高的一个城市。但另一方面,尽管在二十世纪90年代晚期日本大幅放松金融管制,实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但东京金融市场仍保持着较大的局限性和单纯性。在80年代泡沫经济高峰时期,日本的股市融资额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现在这一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同时,东京
证券交易所股票交易量的增长比其竞争对手慢得多,就连尚未国际化的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日成交量上周都已经升至东京的近两倍。不仅如此,东京证交所的交易系统已经落后,不能处理目前的某些交易,且一旦成交量急剧上升,其交易系统又无力应付。该交易所在2005年末和2006年初曾两次出现系统瘫痪的尴尬局面,严重影响了东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象。
最近几年,席卷全球其他金融中心的金融创新之风也吹到了日本。不过,总的来说,日本的证券化业务规模不大,正处于起步阶段,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也同样如此,远远比不上美国和欧洲。日本的债券市场虽然规模不小,但主要由政府发行的国债主导,企业债只占债券发行总规模的7%。日本企业主要通过现金周转或银行贷款解决融资问题。
与过去相比,如今的东京已大大褪去了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的色彩。根据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报道,目前在东京的金融从业人员中,只有不到5%的外国人。很多在日本市场非常活跃的对冲基金的总部都设在香港或其他地方,而不是日本。在东京证交所挂牌的外国公司的数量已经从1991年的127家下降到今天的26家。上月晚些时候,一家小型广告公司成为登陆东京的首家中国内地企业。相比之下,最近数年来,香港在吸引中国内地企业首次公开上市方面则表现突出。
在外资并购方面,因日本商业人士和立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外商投资,而且近年来海外投资者对日本投资和并购规则也心存疑虑,日本的外资并购并不活跃。上月末,美国花旗集团宣布出价77亿美元获得日本第三大股票经纪商日兴证券的控制权,这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外资并购案。该并购案显示了外资参与日本资本市场的潜力。
最近,东京证券交易所新任总裁、日本工业新生协会主席Atsushi
Saito等人撰写了一份报告,明确告诉日本经济财政理事会未来应采取什么对策。该报告提出了包括强化清算体系、建立针对职业投资者的市场、让日本会计准则符合国际标准、引入更多上市公司英语信息披露并提高会计专业能力等建议。目前日本只有1.7万名获得证书的会计师,与美国的33万人相去甚远。Saito认为,即使政府只采纳上述建议中的一半,这也将标志着政府在态度上的巨大转变。
目前,日本银行业与证券业实行分业经营,大型银行只能拥有独立经营的证券业务子公司,且在经营方面存在诸多限制。日本第二大金融集团瑞穗集团下属的瑞穗企业银行总裁斋藤宏表示,日本必须解除将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隔离开来的法律障碍。政府官员们担心,持有很多上市公司股权的日本本土银行在放松分业经营规定之后会滥用权力,并引发利益冲突及内幕交易。最重要的是,日本还存在着一个监管的问题,金融厅承受着政治家称其“管闲事”的指责,金融厅与日本证券监督委员会都面临着人手不足和过度对抗的难题,这阻碍了监管者和被监管者之间的信任和公开交流。
(来源:金融时报
编辑: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