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中汲取深刻教训的西德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力求保险。二战后,西德政府几乎没有什么黄金储备,直到1951年,德国央行的前身——西德联邦中央银行购买了500公斤黄金。此后,西德的黄金储量越来越多,20年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黄金储备国。而在西德民间也掀起储备黄金热潮,其总量甚至超过国家储备。西德阿登纳政府认为,黄金储备一方面可以在国内建立信任,另一方面,危机发生时能在最短时间内将黄金兑换成外币,可以抵御可能出现的货币危机。
不过,战后被西方盟国和苏联接管的德国人并没有安全感。特别是西德人,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冷战高潮期,非常害怕苏联入侵。由于担心苏联坦克涌入,西德政府最终决定把黄金存放到“尽可能西边、尽可能远离铁幕的地方”。
其间,西德对英、法、美积累了大量的外贸顺差。它需要这些昔日占领国的军事保护,而这些国家却手头拮据。于是,西德向英、法、美提供了一些贷款,并制定了一个“君子协定”,即西德在这几个国家存放黄金。这样能增加信任,而“占领国”在周转不开的时候,也可以私下挪用一些。之后,西德政府将其黄金储备分散转交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
不学法国,争取美国保护
西德这么做,也有报答的成分。二战刚结束之际,美国凭借其雄厚实力,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德恢复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西德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
为讨好美国人,1958年至1969年在位的西德央行行长布雷生还曾手写保证书,向美国人保证,为了世界汇率稳定,德国不会再将货币兑换成黄金,即西德的黄金储备恒定在一个数量上。1973年以后,西德央行除了每年拨给财政部5到6吨黄金用来铸造纪念性金币,就再也没有卖出过任何黄金储备。
西德把黄金储备存于美国后,获得了华盛顿的信任。美国军队在西德境内加强了存在,特别是金融中心法兰克福附近。法兰克福离东西方边境只有100多公里,这里驻扎了上万美军士兵。冷战期间,美国在这里秘密布置了核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