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诗人的话语,借助中国杰出诗人的表述,让观众们沉醉了。当天体育馆里聚集了中外人士六七千人,有些校外的农夫、工人也来了。虽然这些人多半听不懂英文,他们还是蜂拥而至,一睹传说中的大诗人的风采。
那天由于现场人太多,还发生了一个意外——正当泰戈尔讲得痛快淋漓时,忽然场内发出扑嗵一声巨响。原来体育馆楼上横板因超载过多开裂,几乎坍塌。好在,没有人员受伤,演讲很快就继续进行。
有人现场发传单批评泰戈尔
然而,在演说进入尾声的时候,竟又出现了一个意外——有青年出来散发传单,内容是严厉批评泰戈尔的,甚至声称要将老人赶紧送回国去。
一直在盛赞中国传统文化的泰戈尔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说起来,和当时中国所处的特殊时期有关——在救亡压倒一切的历史背景下,反封建反传统成为当时中国人最迫切的任务。这时,泰戈尔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西方的批评,便成为一场文化风波的导火索。
本就不平静的中国思想文化界因此分成两大阵营,以梁启超、徐志摩、胡适等人为代表的一方,对泰戈尔的到来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那种不仅出于礼仪而且更是出于文化认同的热诚欢迎”;以陈独秀、郭沫若、茅盾、瞿秋白、吴稚晖、沈泽民、林语堂等人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成果的捍卫者和左翼文化人士,则要“激颜厉色送他走”。
第二天,泰戈尔离开南京,继续北上,在济南短暂逗留,最终到了北京。他在华的活动,成为文坛和媒体追逐的重要目标。5月29日,泰戈尔在徐志摩陪同下搭船去日本东京,后取道香港返回印度。
徐志摩曾这样评价泰戈尔此行:“他这次来华,不为游历,不为政治,更不为私人的利益,他熬着高年,冒着病体,抛弃自身的事业,备尝行旅的辛苦,他究竟为的是什么?他为的只是一点看不见的情感。说远一点,他的使命是在修补中国与印度两民族间中断千余年的桥梁。说近一点,他只想感召我们青年真挚的同情。因为他是信仰生命的,他是尊崇青年的,他是歌颂青春与清晨的,他永远指点着前途的光明。”
(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