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新型水质分析方法 有助于震后地区检测霍乱毒素

2011-01-23 09:45:08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估算,全世界每年爆发300万到500万例霍乱感染,有10万到12万人因此丧命。海地发生大地震后,当地爆发的霍乱疫情已经造成3000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此前警告该地的疫情仍将持续加重。

据英国工程师网站近日报道,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日前研制出一种新技术,可使地震救援人员能够检测出那些可能被霍乱毒素污染的水源。

在检测中,研究人员将葡萄聚糖涂在氧化铁纳米粒子上,然后将其加入水样。如果水样中有霍乱毒素,霍乱毒素将会附着在葡萄聚糖上,因为葡萄聚糖的化学结构与死于霍乱的死者肠道细胞表面上发现的霍乱毒素受体(神经节苷脂GM1)很相似。

研究人员认为,此项技术可能比现有的检测方法便宜,而且能更快地得到检测结果,有助于救援人员限制人们接触那些受污染的水源、抑制疾病的蔓延。

该项目的首席研究员、中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曼纽尔·佩雷兹说,“这真是太神奇了,这意味着我们掌握了一种更快速的诊断工具,而使用的则是简易并且相对便宜的葡萄聚糖与纳米粒子相结合的技术。”

研究人员表示,在那些卫生状况恶劣的国家,饮用水污染导致的疾病爆发往往是致命的。此外,生化恐怖活动或者食品污染也会带来致命的毒素。尽管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证明该技术的可适用性,但是它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来源:中国日报网 译言 编辑:北风)


编辑:陈璐标签: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