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钕“美人鱼”

岳敏君“笑脸人”

辛普森(万圣节版)
起源香港 风行欧美
艺术玩具发源地正是香港。1999年,日本、美国的玩具业都不景气,香港玩具产业迎来一个机会。当时,在广告公司工作的Michael Lau,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了一次个展,他将画作中一个街头风格的人物形象制作成6英寸的搪胶玩具,引起很大的反响。同年,香港设计师Eric So也发布了24个时装版李小龙的活动人偶。仿佛一夜之间,全球开启了一场搪胶人偶的狂欢盛宴。西方人惊叹它为“异类雕塑”。这股潮流发展至今延伸出两种类型:一种是欧美系的设计师、艺术家玩具;另一种则是日本以Be@rbrick为代表的潮流玩具。
“目前,美国是全球艺术玩具的第一市场,其次是欧洲,第三才是亚洲。”李国庆说。不少限量版玩具推出之时,连夜排队抢购的场面屡见不鲜。英国有一个官员被发现贪污,调查却发现他的家中堆满公仔,原来他的钱大部分都用来购买艺术玩具。2007年,日本艺术家奈良美智根据他早期的一幅插画作品,推出了高30厘米、名为“Sleepless night sleeping”的玩具公仔,限量300个,售价1000美元。半年后,这件玩具在巴黎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价近2万美元。村上隆推出的美少女Miss Ko2玩偶原型,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56.75万美元成交,比一些艺术大家的雕塑作品还贵。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欧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