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困扰社会 韩国在争议中推行网络实名制
[ 2008-06-19 09:53 ]

实名制使商家和青少年受益

对于实名制,韩国网民的态度是矛盾的。刚开始有不少人反对,但由于恶意帖子泛滥,希望通过实名制改善互联网发帖环境的呼声有所提高,一些人容忍了实名制带来的不便,纷纷主动更换注册资料。

韩国网络实名制的最大受益者是企业。如购物网站和企业网站愿意引入实名制,因为通过身份证号码可以对顾客的性别、年龄和生日等信息进行分类,从而建立顾客数据库,开展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银行的数据库也和门户网站的数据库连接,购物网站还可以对实名加入的用户的信用进行验证。实名制对保护青少年也有一定积极意义。在最大的搜索服务网站NAVER输入一些成人词汇时,需要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码以进行成人认证,这样就可以避免青少年从搜索引擎中获得淫秽电影和小说等信息。此外,针对日益泛滥的电影的非法下载和上传,部分韩国电影发行公司建议网民上传和下载电影时实行实名制。

韩国的网络实名制是一种变通的实名制。韩国信息通信部允许网民在通过身份验证后,用代号等替代自己的真实姓名在网上发布信息。也就是说韩国的网络实名制原则上是“后台实名”,即在注册登陆时用真实身份信息,但在前台发帖时可用代号替代真实姓名。这样既保护了隐私权,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发帖人对自己的发言负责。韩国网络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居民身份证等主要信息已实现电子化,门户网站与居民身份证信息中心等机构联网,可以对网民注册时填入的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真伪进行验证。一旦发生法律纠纷,警方可以很容易找到肇事者,从而节约社会运行成本。

抑制网络暴力效果暂不明显

据统计,韩国实名制适用对象中,平均每天点击次数在10万次以上的媒体网站和门户网站共有212个,点击次数超过20万的媒体网站有11个,超过30万的门户网站17个。目前正在实行留言板实名制的媒体网站和门户网站共有37个。

韩国实行实名制的网站很多,但令韩国官员和学者意外的是,实名制抑制网络暴力的效果并不明显。在实施实名制两个月之后,韩国网络振兴院和信息通信部联合实施了一项实名制效果的调查。结果是实施实名制之后,网络上的恶意帖子减少了2.2%。如今,由于相关门户网站和媒体网站担心遭罚款或被起诉,在相关报道下面的留言栏上,均可以看到网民的真实姓名和网络名字同时出现,如果网民留下的言论过激,或者带有诽谤之嫌,网站管理人则将其删除,并留下被删除的记录。尽管如此,相关网站运营商认为,实施网络实名制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是实名制的初衷之一———遏制恶意帖子的效果没有表现出来。韩国代表性门户网站NAVER统计称,实施网络实名制之前的2007年6月和之后的7月,在恶意帖子的删除率上没有什么变化,都在4.8%左右。

调查也发现,有上传恶意帖子经历的网民中只有30%的人称,实名制可以阻止恶意帖子发布,剩下的人则说他们对泄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不在意。韩国网络管理者也感叹:“如果说门户网站的管理水平是跑的话,网民的水平则是飞。”韩国信息通信部官员说:“即使强化‘有限制的本人确认制’等制度,在难以计数的人发表各种各样的意见的网络空间里,还没有能够从根本上阻止恶意帖子或者非法行为的方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