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风情:橘园深处的马舞
[ 2008-02-19 10:23 ]

打鼓的人一样很卖力气

少有素面朝天,只因天生丽质

中国日报网站环球在线消息:年初,应朋友的邀请,前往巴基斯坦的一个村庄。朋友出生于当地一个地主家庭,有大片橘园。村中牛羊成群,村民热情而单纯。来到橘园中的时候,恍然到了梦里江南。一瞬间,粉墙黛瓦、幽深巷弄和油纸伞都浮现在这个异国乡村。橘子的香气唤起一丝乡愁,袅袅升起。

在橘园环绕的村庄里我们看见四匹马。个个高大俊美,头戴五彩金铃,背披闪亮绸缎。我们过去问是否可以骑。牵马的人大笑起来,说,不可以。为何呢?因为这是跳舞用的舞马!

朋友说,在巴基斯坦,马舞一般只在重要节日或者招待贵客的时候表演。装饰漂亮的马平日什么都不做,只在节庆的时候出来跳舞。用于舞蹈的马匹由于要胜任这种艺术性极强的表演活动,必须品质优良,合乎特有的标准。首先是体形健美,外貌奇特,观赏性强。其次更要动作协调能力强,最好能解人语,善知音节。

后来才知道,马舞艺术在盛唐时期也曾流行于宫廷。据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每到元宵节和农历八月初五的千秋节(李隆基的生日),都要在“勤政楼”举行大规模庆祝活动。其中,马舞是最精彩的节目之一。唐玄宗有近百匹舞马,都由他亲自取名。舞马上场,一般要“衣以文绣,络以金铃;饰其鬛间,杂以珠玉”。即身披彩纹花绣的衣服,颈悬金光灿烂的铃铛,马鬃则用珍珠美玉加以装饰,极尽富丽之态。正因这雍容华贵的仪表,当时人赞叹马舞“日照金羁而睛光交映,风飘锦覆而淑气相资”。

但如此绚烂的马舞艺术随着盛唐的衰落也逐渐消失。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入蜀,熊熊战火将舞马艺术焚烧殆尽。从此,中国舞马活动日益寂寥。由于曾经观看过马舞,安禄山一入长安,就命搜捕乐工,将舞马运走。后来,有一些舞马转为田承嗣所得。田不识舞马,将其当战马来用。结果一日舞马闻乐起舞,被视为妖,惨遭鞭棰而死。

舞马一律打扮漂亮

一曲舞罢,绕场三周答谢观众

(来源:国际在线)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