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前首席演讲撰稿人:他让布什说出“精彩”的话
[ 2007-08-16 13:58 ]

白宫前首席演讲撰稿人即将出版回忆录,讲述自己如何从“抄写员”成为政坛宠儿

布什、赖斯查看杰森撰写的讲演稿。

杰森表示,布什是名勤奋的编辑。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1年至2006年间,迈克尔·杰森一直是白宫首席演讲撰稿人。他给布什总统撰写的就职演讲被评为布什最富口才的演讲;有媒体称,是他的话语在“9·11”事件后安抚了受伤的美国,还有追随者将他誉为“白宫的良心”。已经离开白宫的杰森打算在今年9月出版回忆录《英雄的保守主义》,讲述自己作为温和的保守派在白宫的六年岁月,如何从一名不起眼的“抄写员”成为政坛宠儿。

被“总统大脑”相中

1964年5月,杰森出生在新泽西州。他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长大,和高中时相识的女友———一名韩裔美国女子结婚,育有两个孩子。和许多华盛顿政坛精英的“常春藤”背景不同,杰森毕业于芝加哥附近的惠顿大学的神学院。

一次,他在大学校刊上刊登了一篇有关特丽莎修女的文章。当时因水门事件入狱的前尼克松幕僚恰克·寇森偶尔看到此文,赞叹不已。寇森出狱后成立了民间组织“监狱牧师联合会”。于是在1986年,刚毕业的杰森就被寇森聘为“监狱牧师联合会”的雇员。

之后杰森又当上了参议员丹·考特斯的政治顾问,同时还为参议员鲍勃·多尔撰写演讲稿。考特斯评价说,杰森拥有独特的才能,“他能坐下来,和你一起讨论、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结论和建议转化成文字,表达得比你自己的话都好。”1999年,正在帮布什竞选的、有“总统大脑”之称的卡尔·罗夫相中了年仅35岁的杰森,当时他正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工作。布什亲自对杰森进行了45分钟的面试后,当即决定把他纳入竞选班子。

在星巴克喝拿铁写讲稿

总统演讲稿是如何诞生的?每次在撰写演讲稿前,杰森都会用一个小型索尼磁带录音机把布什的想法记录下来,再用自己的话“包装”成能打动人心的政治讲稿。

杰森说,虽然他在白宫的地下室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但这不会给他带来灵感。

他更喜欢在轻松热闹的环境下写作———比如星巴克。每次,他都喜欢点一杯最大号的拿铁咖啡,咖啡机的噪音在他听来也是能舒缓神经的音乐。杰森回忆说:2000年末,布什当选美国总统时,他还在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市,为了交出布什就职演讲的草稿,杰森天还没亮就守在附近星巴克的门口,等待咖啡店5:30开门。

巧用典故含沙射影

布什给杰森的绰号是“抄写员”。不过,刚当上“抄写员”不久,杰森就“闯祸”了。

在1999年的一篇演讲稿中,杰森对那些认为美国“正朝着俄摩拉城(注:据《圣经·创始记》,该城因居民罪恶深重被神毁灭)迈进”的共和党人进行了含沙射影的指责。《朝向俄摩拉城迈进》是资深保守派法理学家罗伯特·博尔克在1996年的一本著作,其中批评了美国正走向道德衰败。很多人把杰森的引用视为对博尔克的大胆挑衅,因此在共和党保守派中刮起了一阵批评狂潮。杰森回忆说,面对指责,初入政坛的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应对。但是布什两次打电话安慰他,还在杰森的电话录音中留了长达5分钟的留言,这使得他没有因此灰心丧气。

不过《华尔街日报》社论编辑指出,不喜欢读书的牛仔布什可能压根儿就没听说过《朝向俄摩拉城迈进》这本书,因此没能看出手下的“抄写员”是在暗中影射别人。后来杰森也坦言,当时他确实没有向布什明确其中暗含的联系。

凭三篇演讲稿声名鹊起

上世纪80年代,白宫的撰稿人还处于半隐型状态,但布什上任后,毫不避讳让自己的撰稿人为媒体所知,甚至成为“政坛红人”。这和布什本人不善言辞,经常出现语法错误形成了鲜明对照。

前白宫顾问凯伦·休斯解释说,这也是布什“得州牛仔”直截了当行事风格的一部分。但是休斯称,布什并非毫无口才,而是有自己“自然简单”的风格。杰森的才能则让布什的话达到“更理想的高度”。杰森也表示,布什总统是一位勤奋的编辑,常和他一起修改讲稿,布什喜欢结构紧凑的文风和简短的句子。

有评论家说,从候选人到总统,布什的三场演讲对他身份的转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在支持者和反对者当中都获得了相当的支持。这分别是2000年8月接受共和党提名的演讲、2001年1月的就职演讲和2月在国会的演讲。它们都是由杰森起草,再与布什本人和高级顾问一起修改的。

9·11之后他“安抚了美国”

《纽约客》杂志对这三篇讲稿的评价是“文笔灵巧,组织连贯,创意独到”。而美国媒体对布什15分钟的就职演讲给出一致好评,认为其富有热情和力量。《纽约时报》称赞说,这是布什最有口才的演讲。《华盛顿邮报》则把杰森称作共和党最好的撰稿者。

杰森的声望在“9·11”事件后达到顶峰,《今日美国》称,是杰森,而不是布什总统的话安抚了整个国家。他在“9·11”之后撰写的两份讲稿几乎能让他成为布什的领导。

“他让布什从口中说出精彩的话。”一时间,杰森成为了媒体口中“白宫的良心”。

(来源:新京报 编辑:夏亚)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