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奇观|科学探索|历史揭秘|劲爆丑闻|名人轶事|
  精彩推荐  新几内亚岛10年发现千余新物种|卡扎菲不参加非盟谈判 北约试图搞暗杀|英国当红魔术师泰晤士河上大秀“凌波微步”|
博览>资料库>新鲜报>大千世界
向政府要钱修房遭拒 英王室要打游客“荷包”主意
2007-07-02 11:06:37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日前向英国政府提出申请,要求政府每年额外拨款100万英镑用于维修白金汉宫。在遭到拒绝后,王室高级财务官员只能想办法自筹资金。根据他们最新的“生财”计划,到白金汉宫参观的游客可能要为观看卫兵换防支付10英镑。

***每年增收50万英镑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7月1日报道,白金汉宫换防仪式可以追溯到1660年的文艺复兴时期,几百年来一直保持不变。皇家骑兵营的卫兵骑着高头大马,从百米外的营地列队前来,每个人都戴着毛毛的白色高筒帽,一身鲜亮的红色制服上衣,白色紧腿裤,穿着大马靴。身穿鲜红制服、头戴黑熊皮高帽的乐队也一路演奏军乐,跟随而来。

每年4月至7月,换防仪式每天举行一次,而在一年其它时候则隔天举行一次,夏天的高峰时期,每年的参观者能达到4000人,尤其是在周末,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聚集在白金汉宫铁栅栏外的小广场上,观者这一极具英国特色的仪式。

根据一名王室高级财务官员的计划,参观者交付10英镑就能获准进入白金汉宫的前院,,以最佳角度观看这一仪式。如果平均每天的付费参观者能达到200人,那么一年就能给王室带来50万英镑的额外收入。其它正在考虑的计划还包括付费参观白金汉宫“御花园”及“御膳房”等。一般情况下,只有受到女王邀请的人士才能有幸进入王室花园,参加聚会。

***翻修工程耗资数千万

王室之所以在游客的“荷包”上动脑筋,是因为白金汉宫的维修工程已经迫在眉睫。今年5月,宫墙上一块如鞋盒大小的石头突然滚落,差点砸中停泊在墙下的安妮公主的座驾。同一天,另一块大石头也突然掉落。当天白金汉宫正举行科学界招待会,有数百名贵宾参加,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白金汉宫部分地区已经搭起了脚手架,估计在今后3年的紧急维修宫墙的开支将高达300万英镑。未来10年,宫殿2/3的房顶砖瓦也需要被逐一替换,每年需要75万英镑。王宫画廊房顶已经漏雨,对女王价值连城的收藏品造成很大威胁,修复工程估计需要180万英镑。白金汉宫使用了40年的电线系统早已老化,宫墙褪色问题严重,这些问题都要一一解决。此外,女王还面临着一张600万英镑的账单,那是翻修温莎堡的房顶需要的资金。

***伦敦办奥运无力他顾

英国文化、新闻及体育部每年向女王拨付1500万英镑的王宫维修基金, 但女王财政总管艾伦?里德说,从1991年这一经费就没有增加过,目前已贬值69%。王室日前向政府提出每年增加100万英镑的拨款,这也是连续第二年提出这一要求。

然而,王室官员日前已经得到布朗政府冷淡的回复——增加拨款不太可能。自2005年争取到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以来,英国政府的奥运预算已经增长了10亿英镑。这种捉襟见肘的情况令政府无力拨款给女王修房子。

不过,白金汉宫“商业计划”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公众将进一步介入王室成员的私人生活空间。虽然从1993年开始,游客只要交纳15英镑就能进入举办国事及官方活动的19间国事厅参观,但那只是在女王及王室成员都不在白金汉宫的情况下。

王室官员无奈地承认,付费参观计划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白金汉宫变成主题公园的危险确实存在,但所有有尊严的办法我们都已经尝试过了。”

英国宪法专家福斯勒爵士表示,他对这一计划非常反感。他说:“我们需要保持大国的体面。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支付宫殿修缮费用。我们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这些建筑属于国家。”

(康娟)

(编辑:夏亚)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美国女子产下健康6胞胎
医院调集超过50名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只用3分钟卡罗尔便顺利产下6名婴儿,都平安健康。 >> 详细

论坛
实拍朝鲜的国家图书馆
朝鲜并非缺少现代化元素。整洁的环境,文明的秩序,人们生活是那样的简单和容易满足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