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过去十几年中,人类在太空探索之路上越走越远,然而我们对自身居住的家园——地球——还不如对月球表面了解得多。3月5日,英国的一艘科考船踏上了大西洋探测之旅,他们将研究大西洋中部的一块“地壳空洞”,并透过这个“巨大的伤口”一窥地球深处的秘密。
据英国《泰晤士报》5日报道,地球地幔层上通常覆盖着厚厚的地壳,在陆地平均厚度为35公里,在海洋下平均厚度为6公里,但科学家在大西洋中部发现有数千平方公里的地壳失踪,地幔直接暴露在3000米深的海底。在海底还存在不少地壳断裂处,一般地幔软流层的岩浆就会从那里涌出,并将地壳板块向两侧推移。但这种情况在这个地壳空洞处并没有出现,相反,只有地幔升高,填补了空缺。
为了对这个违反地球板块构造学说常规理论的“地壳空洞”进行解释,英国卡迪夫大学的地质学家将搭乘价值4000万英镑的“RRS詹姆斯-库克”号,前往位于佛得角群岛和加勒比海之间的区域进行6周考察。科学家将利用声纳技术绘制海底图像,并利用海下机器人钻取岩芯样本。
目前对这个地壳空洞形成的原因存在两种假说:一种是这里的地壳从来就没有存在,另一种是发生大规模地壳断裂,地幔以固体形式整体上移。
不论这里的地壳是如何消失的,它都给科学家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地幔的难得机会,加深对板块构造的理解。由于坚硬的地壳岩石的阻隔,人类对迄今为止地壳下层的地幔和地核仍然所知甚少。目前,人类海底钻探的世界纪录是2111米,即便从最薄的地壳处开始钻起,也无法抵达地幔层。卡迪夫大学的地球、海洋与行星科学学院的麦克劳德教授说,这个空洞就仿佛是一个“地球之窗”。
(康娟)
(编辑:王晶)
***相关名词解释: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一圈,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其范围从地表到莫霍面。厚度变化较大,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6公里,最薄处不到5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35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我国青藏高原)。整个地壳平均厚33公里。
·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腾堡面之间,厚为2900公里。以1000公里深度为界,地幔可分为上、下地幔。上地幔主要由含铁、镁多的硅酸盐物质组成,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5克。由于随深度增加温度升高,大约在离地表100至150公里范围内温度高,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软流圈”。
·从古腾堡面以下至地心部分为地核,厚3473公里。据推测,地核物质由铁、镍组成,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密度大,可达每立方厘米9.98至13克。
(康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