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消息:在“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即将到来之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日前联合发布最新报告指出,2006年全球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新增艾滋病感染者430万,使全球感染人数已达3950万人。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份关于2006年世界艾滋病流行最新动态的报告承认,近年来,世界范围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有效治疗和预防计划增加,使不少艾滋病感染者的寿命得以延长,有些国家的艾滋病感染率也保持稳定甚至下降。
但是,报告指出,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死于艾滋病的人数还在增加,预防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依然是艾滋病的重灾区。全球大约63%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集中在该地区,今年新增的430万感染者中有280万(约为65%)也在这里。
另外,东欧和中亚地区的艾滋病感染人数增加速度全球最快,从2004到2006年,这些地区的艾滋病感染人数新增了将近70%。
报告还指出,即使在北美和西欧发达国家,由于艾滋病预防计划经常得不到持续支持,艾滋病毒感染人数未能出现下降。而在中、低收入国家中,成功遏制艾滋病感染人数增长的例子不多,有些曾经取得进展的国家,如乌干达,感染人数又出现了上升。
因此,世界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皮奥表示,这一报告显示,国际社会防治艾滋病的进展速度不如艾滋病毒传播的速度快,这是一个令人忧虑的动态。
不过,这份最新的报告也对一些国家提出了表扬,包括把有限资金用于艾滋病重点防治项目并取得成果的中国,成功地在年轻人中降低了感染人数的博茨瓦纳、布隆迪、科特迪瓦、肯尼亚、马拉维、卢旺达、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
世界卫生组织代理总干事努德斯特伦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人均寿命只有47岁,比大部分高收入国家的人均寿命短30年。所以,国际社会必须加大投入,防治艾滋病。
自从1981年报告发现第一例艾滋病以来,这种可怕的疾病迄今已导致2500多万人死亡,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具杀伤力的疾病之一。
(张春燕)
(编辑:王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