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奇观|科学探索|历史揭秘|劲爆丑闻|名人轶事|
  精彩推荐 谷歌创始人加入豪华游艇俱乐部 购二手货会算计|鸟儿群体丧生揭秘:贪吃酿酒葡萄渣中毒|最大夜空数字图像公布 50万台高清电视才能显示|
博览>资料库>头条
俄罗斯每天百人死于贪杯 酗酒引发重大社会危机
2006-11-09 10:22:02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俄罗斯每天百人死于贪杯 酗酒引发重大社会危机

10月30日,两位俄罗斯村民在院子里喝起了自己酿制的白酒。

环球在线消息:俄罗斯正面临着一场“酒危机”。这段时间,在俄罗斯各地频频发生假酒中毒事件。在俄媒体的描述中,这场危机的危害并不逊于一场战争:“每天从各地传来的噩耗就像是从战场上发回的战报:成百上千的人住院,死亡人数不断攀升”。

假酒中毒系列事件并非偶然,它与俄罗斯人嗜酒如命的民族性格是分不开的。传说当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曾表示:“喝酒是罗斯人的乐趣,没有酒他们就活不下去。”在历史长河中,俄罗斯人与酒的缘与怨也有着一段长长的故事。

假酒中毒事件频频发生

据俄媒体报道,从今年8月份开始的假酒中毒事件已波及俄罗斯12个地区,中毒人数已超过2900人,死亡118人,“重灾区”伊尔库茨克州、普斯科夫州、彼尔姆州已宣布实施紧急状态。俄紧急情况部的机动救护队更是疲于奔命,忙于抢救大量的酒精中毒者。

假酒中毒事件之所以大规模蔓延,与俄政府今年采取的整顿酒类市场的举措有关。今年1月1日起,俄政府开始在酒类市场实施“国家统一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含有酒精的饮料都要贴上新的酒类印花税才能上市出售,6月1日起,旧的酒类印花税一律作废。俄政府的这招的确是整顿了酒类市场,但也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大量假酒流入到黑市上兜售。

这项政策出台之后,由于印花赶制不及,使得市面常出现有钱买不到酒的情况,酒类价格一度上涨,一瓶中低档伏特加的价格大都在65卢布(1元人民币约合3.3卢布)以上,“普京”牌伏特加一瓶要150卢布,至于高档的“斯米尔诺夫”伏特加更是价格不菲。这样的价格让俄罗斯许多穷人负担不起了。同时由于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及摩尔多瓦产生冲突,使得格摩两国生产的有“好喝不贵”美誉的葡萄酒无法进入俄罗斯市场,这造成了俄罗斯本国产葡萄酒价格猛涨。

为牟取暴利,一些不法商贩通常用工业酒精简单兑水制成伪劣的伏特加,而一些丧尽天良的酒类制造商甚至还利用除冰剂、防锈剂、玻璃清洁剂等原料来制作假酒。在南部城市沃罗涅日,警方就查获了600吨制造假酒的工业溶剂。为了解馋,买假酒喝的人不在少数。

俄《独立报》惊呼:“俄每年有4.2万人死于酒精中毒,这比当年在阿富汗战争中阵亡的人数还高两倍,苏军在占领阿富汗的10年间死亡了1.4万人。”本月1日出版的《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的标题更是触目惊心:《俄罗斯人怎么了?他们正在死亡!》

嗜酒如命闻名世界

俄罗斯人嗜酒如命是全世界出了名的。无论男女老幼,对酒都是一样痴迷。咖啡馆里,你会见到老年妇女冒着风雪颤巍巍地走进来,也不坐下,张口就要“100克”,就像我们说的“来二两”那样。一杯苏打水,二两伏特加,老人家3分钟搞定,掉头又冲进风雪里面。

在新的《限制零售及饮用啤酒及其制品的法律》颁布之前,每一个公共汽车站都会有年轻人拿着啤酒瓶子在等车,夏日里河边更是人头攒动,人手一个酒瓶,蔚为壮观,这也堪称是俄罗斯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般来说,俄罗斯人喝酒与中国讲究的美酒佳肴的概念不同。相对而言他们的酒桌可以用简陋来形容。朋友见面,条件许可的话可能会准备一些肉丸子、奶酪、凉菜,不允许的话,只有一个切开的西红柿、两根酸黄瓜、一个大面包,当然必不可少的是酒。

记者曾请一位俄罗斯朋友吃饭,结果他什么菜都没要,只要了两片面包,一瓶白酒。看到一位路过的美丽少女,他就闻一闻面包,猛地就把半茶杯白酒倒进喉咙,然后再闻一闻面包。据说,革命以前,穷人实在是喝酒吃不起菜,就是喝一口酒,闻一下味道丰富的袖口,以此作下酒菜。

俄罗斯人喜欢纯正的白酒,不喜欢浆香型的,中国的二锅头比较适合他们,有俄罗斯朋友曾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过这样的故事,俄罗斯驻华使馆的外交官经常会收到中国人赠送的茅台和五粮液等名酒,但这些名酒却引不起他们的酒兴,于是他们便经常拿这些贵重的名酒到商店去换点茶叶或者二锅头。

我们都知道俄罗斯人酷爱的伏特加是烈酒,事实上它的酒精度数并不太高,基本与白兰地、威士忌相同,在40度左右。不过饮用伏特加的酒杯大多是100毫升的,饮用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进冰箱冷却一下,这样口感更好。与中国白酒不同,伏特加应该是越凉越好喝。

俄罗斯人的酒风自成一派,从不劝酒,而是习惯于自斟自饮,与朋友聚会喝酒时也不用劝,而是拿起来便一口闷,经常一喝就是一个通宵,一醉方休。喝伏特加酒时,很多俄罗斯人都有一起喝水和饮料的习惯,一方面这样不容易醉倒,可以将“过瘾”的时光放长。事实上,俄罗斯人虽然好喝酒,但酒量其实并不大,不喝则已,一喝就多。俄医学专家认为,俄罗斯人体内的一种酶对酒精的分解速度很慢,因此俄罗斯人比其他民族的人更容易喝醉。

俄罗斯人的饮酒情结自有其形成的道理。由于大部分地域位于寒冷地带,为了对抗严酷的自然条件,长期以来把自己灌醉可能是唯一的消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歼-20:放飞强国梦!
国防部证实歼20首飞成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一刻除了激动还是激动啊! >> 详细

论坛
七十年代的空军宣传照
七十年代的空军宣传照:看看四十年以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什么样?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