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图:7月4日,“发现”号呼啸而去。(路透社图片)
***三大任务,承前启后
“发现”号5日在接近国际空间站时,将做一个“翻身”动作,以便空间站上的宇航员给机身的腹部拍照,检查隔热层是否受到损坏。这一高难度的安检措施在“发现”号去年重返太空飞行时首次执行。6日,“发现”号将与国际空间站实现对接。
此次“发现”号的太空之旅担负着三项主要任务:一是测试航天飞机外挂燃料箱技术改进的有效性,二是为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三是把欧洲宇航员托马斯·赖特尔送到国际空间站。7名成员分别为机长林赛、领航员马克·凯利、空间站新成员托马斯·赖特尔、飞行任务工程师莉萨·诺瓦克以及皮尔斯·塞勒斯、迈克尔·福萨姆和斯蒂芬妮·威尔逊。其中,莉萨·诺瓦克和斯蒂芬妮·威尔逊为女性。
按照计划,宇航员皮尔斯·塞勒斯和迈克尔·福萨姆将在此次太空之旅中开展两次太空行走,分别对航天飞机一个“机械手”进行测试和修理空间站外的一个设备。如果情况允许,他们还可能进行第三次太空行走,对“发现”号热防护系统的修复设备实施测试。
自“哥伦比亚”号失事以来,国际空间站的补给就成了问题,这次“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为国际空间站送去大约2吨的生活物资和技术设备,并将站内堆积已久的垃圾带走。由于缺乏补给,国际空间站的常驻人员从2003年以来只有2人,赖特尔到达后,空间站的人员将恢复至3人。
国际空间站是由美国发起的国际性大型航天项目,美国邀请了俄罗斯、欧洲宇航局、日本和加拿大共同参与,因此完成国际空间站的组装是美国的一项国际义务。如果不能兑现承诺,就没法向其它国家交代。
目前,国际空间站的组装才过半,欧洲宇航局、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的许多大型构件都还没运上去。而按照布什2004年宣布的航天计划,航天飞机在2010年要全部退役,发展新的载人航天器,但前提是国际空间站组装完成。
格里芬承认,航天飞机在2010年被淘汰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如果剩余的3架航天飞机一直停飞或提前退役,国际空间站就将成为太空最大的“烂尾工程”,严重打击美国国际声望,而美国的新航天计划也只能被迫推迟。也正是出于这些考量,“发现”号才成为“在弦之箭”,不得不发。(康娟)
来源:中国日报网站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