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博览>文化教育
脆弱的国人 麻省理工版画事件值得反省

[ 2006-05-26 16:32 ]

 

环球在线消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日本版画事件,引起很大的波澜。与版画事件有关的事实,已经在国内部分地区的报纸上逐渐澄清。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对事件作进一步的讨论,回到常识,看看一个正常的学术研究,如何会酿成一个“事件”,在这里,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什么。
  
一、事情简单经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道尔教授和日裔美籍的川茂教授主持“视觉文化”课题,该大学网站为介绍他们的工作,在主页上建立了一个“链接”。链接本身是一个图像标志。读者通过点击,即可进入“视觉文化”的网页查看图像。其中一部分图像,是描绘甲午战争中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的木版画。

中文媒体报道,“4月24日开始,该校中国学生对这项充满歧视和血腥的图片堂而皇之登上学校网站首页表示不解和愤怒。华裔学生利用电子邮件陆续向网页管理部门、专案负责人和校方抗议,并有人在网络上呼吁华生发起抗议游行”。发起抗议的麻省理工的中国学者学生,在给麻省理工校长的信里说,“这些图片没有附加解释,或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我们对此非常震惊。”一位中国学生把其中几幅公布在网上,说这是在羞辱中国人。

4月26日下午,道尔教授、川茂教授和麻省理工首席执行官克雷先生和中国学生举行了一个沟通的会议。在会上,中国学生表达了对这个网站的愤怒,两位教授在表示深深歉意的基础上,解释了他们学术研究和公布历史资料的意义。首席执行官克雷先生说,“大学要兼容并包,如果这些材料在MIT都不能讲授的话,世界上就没有别的地方可以讲授了。”他们的解释却丝毫不能平息中国学生的愤怒。

美国和国内的报纸上开始广泛报道这一事件。随后,麻省理工的网站,有关道尔教授的“视觉文化”专题的链接,统统链接到了麻省理工首席执行官克雷先生作出的正式声明,就日本版画“对中国朋友们造成的伤害表达深切的歉意”。道尔教授和川茂教授也发表声明表达“深切的歉意和真诚的道歉”。两份声明都有中英文版本,引起争议的日本版画,从网站暂时撤除。

一些中国学生和麻省理工的中国校友,再向校方提出一系列要求,包括改写解说词,取消有关的学术活动,甚至解雇两位教授等等。

5月4日,麻省理工学院校长Susan Hockfield发表声明,表示坚定支持两位教授的学术工作,拒绝外界对该校学术自由的干扰。随后,麻省理工网站的“视觉文化”专题全面恢复。
  
二、对错可以依据常识作判断

这次引起争议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日本国内的一些版画。这些版画上,有日本军队“屠杀中国军人和平民的画面”。可是,部分中国学生抗议“这些图片没有附加解释,或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却并不符合事实。从一开始,与这些历史图片同时公布的,就有道尔教授大段的研究综述、评论和背景说明。例如,对那幅最典型的有争议图画“清兵斩首之图”,道尔教授针对图上的日文解释,分析说:“这个题材,和地上被砍下的人头,形成了一幅极为可怕的景象……即使在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这种辱蔑仍然令人震惊。哪怕仅仅从种族偏见这个角度看,它对中国人的鄙视程度也不在当时欧美的反亚种族主义的任何材料之下―――对日本人来说,这简直像是西化的必要一步:采用白人的意象,但把自己排除在外。这个毒种在1894-1895年间的暴行里就已种下,当40年后天皇的士兵和航手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时,它将暴发为全面暴行。”

道尔教授在公布研究历史资料的时候,是支持日军屠杀中国人,还是反对和谴责?真相非常简单,凭常识即可判断:道尔教授事实上是站在一个现代学者的人道立场上谴责日本的历史暴行,是在帮助中国人民找出日军暴行思想根源的历史证据来。找出这些历史资料,公布和作出这样的评论,是作为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伤害的中国人的后代学者,应该早早去做的工作。眼前的事实是,我们没有去做,却反过来试图声讨替我们在伸张正义而认真工作着的美国学者。 

三、中美文化的隔阂

也许有人会说,假如麻省理工学院的网站没有错,两位教授和学校首席执行官一开始为什么要道歉?我们必须承认,中美之间在这样问题的理解上,是有文化隔阂的。

美国人在认为自己没有错的时候,确实也会道歉。

在他们看来,道歉分为两种,一种是为自己的错误道歉,一种是为他人感受的痛苦而道歉。在这个具体事例中,两位教授否认自己的行为是“羞辱中国人”,但是,美国人习惯认为,感情上是否受到伤害,往往要根据被伤害者的感觉来判断。假如他们公布的版画,有人看了之后宣称感觉难过、痛苦,他们就会表示歉意。

例如,在二战以后,犹太人在集中营最初的惨状都是由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记者记录和公布的。看到那些痛苦的画面,一些犹太人也可能会说,虽然公布这些历史资料是在替我们伸张正义,可是,看到这些画面,想到自己死于浩劫的亲人,我们仍然感到万分痛苦。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布材料的人也会对这些犹太人说一声抱歉。这种歉意其实只是他们对自己的一种道德要求,要求自己必须处处善待他人。

关键是,在道歉的同时,公布资料的一方,不会因此而停止重要历史资料的公布。而犹太人在表示痛苦的同时,也会感激对方。无法想象,犹太人会因此对揭露真相的外国人发出谴责甚至威胁。

因此,在这一事件中,对于“道歉”的理解,双方在根本上就是错位的。麻省理工学院一方认为,两位教授公布日本历史图片并没有错,可是既然有人看了材料表示痛苦,他们因此表示抱歉。而中国学生一方认为,公布材料本身是“辱华”,是错的。他们要求的道歉是对事情本身道歉。他们把对方的道歉认定是对“辱华错误”的承认,觉得这是我方的一个胜利,所以才会提出进一步无理要求,这是事件越演越烈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学术自由问题,还是简单判断能力问题

在恢复网站的时候,麻省理工学院校长Susan Hockfield在声明中说:“网页将包括原来所有的材料,以及我们根据学校各方深思熟虑的意见而添加的背景和导览说明。令人遗憾的是,在过去一周我们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意见当中,有的对项目作者加以辱骂或威胁;有的则要求将网页永久撤销并且或是要求学校对Dower教授和Miyagawa教授采取惩罚措施。”

“在此,我们重申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两位教授的工作,支持学术自由的原则。虽然这一网页上的一些文本和画面令观者痛苦,但对我们的同事及其工作的无端攻击,则与我们关于大学的根本信念背道而驰。这一根本信念是,大学应该投身于开放的研究以及自由的思想交流。作为学者和教育家,我们有义务以一种尊重不同意见的方式去探索那些复杂而有争议的思想。”

学术活动受到威胁,当然要谈学术自由。说是威胁,一点不过分,川茂教授收到约2000封仇恨邮件和死亡威胁。可是对事件的评判落在学术自由层面,还远远不能传达这一事件传达出来的荒诞性。

学术自由的意思是,哪怕一个学者站在你的反面,例如,他站在学术角度为日本的侵略辩护,你可以用事实证明他的观点错误,却不能干涉他研究的自由。

在这一事件中,最荒唐的是,受到威胁的并非持对立观点的学者,两名教授是站在同情中国人民的立场上的,却被这些留学生和学者判断为是“辱华”,因而受到威胁。我们只能说,这一事件首先涉及的还不是那些中国学生不能容忍对立观点,还不仅仅是学术自由问题,而是缺乏最基本的是非判断能力。

五、脆弱的感情和历史观

MIT网站按照原样恢复时,只是在每一个图片前加了一句中英日三种语言的说明,说明这些历史图片是未经改动的原始资料,可能对读者产生刺激。它的意思和一些电影前的说明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感情上受不了的,请不要看。

对于“感情伤害”的说法,可以说不止在中美之间,而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存在两大类文化的差异。我们在中国的时候,不论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是一句三天两头能够听到的抗议词,我们听得理所当然。出国后才发现,原来有许多国家是几乎不用这样的抗议表达的。尤其在美国,美国没有一天不被别人骂,什么骂法都有,可是美国人几乎从来不作“伤害了美国人民的感情”这样的抗议,他们只会在自认必要的时候,辩解说,某个说法不符合事实。对他们来说,面对别人的批评乃至辱骂,澄清事实是重要的,却不会要求别人照顾自己的感情。对他们来说,频频声称自己“感情受伤害”,只是一种弱者的反应。

这样的感情脆弱,其实是有害的,尤其在面对历史真相的时候。我们习惯于纵容和姑息自己拥有脆弱的神经,以至于到了不敢面对历史真相、把所有揭露历史真相的人都看作心怀恶意的地步。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教育和成长出来的一代年轻人,会变得偏狭,否则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进入麻省理工学院这样一流大学、应该是最优秀的中国留学生,会失去基本判断力。

这样的文化教育,也使得我们民族习惯回避任何惨痛的历史真相和教训,我们脆弱的感情扭曲了我们的历史观,令我们与世界主流历史观脱轨。版画事件在公之于世之后,外部世界几乎无法理解,如何会出现对同情自己的学者发难的事情。假如说,部分中国学生最初的动因是要维护民族尊严的话,那么,他们的行为本身造成的后果,恰恰事与愿违。
  
六、一个普通人的责任

在这一事件中,有个别中国学生在网上公布了几幅版画,指称其“羞辱中国人”,而完全不提版画原来配有批判性的解说词。麻省理工学院网站主页的链接图像标志,明明是日俄战争时街头卖报场景的日本明信片,却被渲染为“充满歧视和血腥”的场面。这些事实如此容易澄清,却听凭事件扩大和恶化。迄今为止,仍有大量中文网站和媒体,把事件报道到学校和教授的“道歉”、暂时“撤下网站”为止,而不报道麻省理工校长的严肃声明。媒体在利用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制造对方“辱华后被迫道歉”、“经我方抗议后被迫改正”的假象。这样的报道方式,不仅是鸵鸟行为,还是非常不诚实地在误导不明真相的国内读者。媒体报道前半段而不报道后半段,至少说明媒体缺乏客观中立的职业准则和敢于负责任的道德担当。

中美是两个大国,又是相互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国家。长久以来,两国人民之间的一些对立和冲突,来自他们相互的隔离和陌生。每一个有机会接触这两种文化的人,都应该尽自己微薄的努力,做一些消除误会、增进两国民众之间相互了解的事情,而不是相反。

不论是驻外记者、留学生或学者,还是移民,都是跨越两国文化的一个个普通人。不论我们在版画事件中如何表现,这样一个事件最终都会走入历史,消失得了无痕迹。今天在这里作出回顾反省,是希望它不成为一次次类似的、加深两国之间民众误会事件的重复。哪怕是一个普通人,我们应再次感受一下,站在两国文化之间、站在这样一个特殊位置,一言一行分量很重,自己身上其实负有责任。

来源:南方周末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