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博览>大千世界
加拿大农民的精神脊梁——诚实与勤俭

[ 2006-04-25 10:08 ]

 

环球在线消息:《人民日报》记者不久前来到加拿大一家农场采访,家资数千万元的主人考克伦先生穿上工作服、套上胶皮靴子,开上大卡车拉着我们在颠簸的田间泥泞道路上参观。考克伦家的农场大约有2400亩土地,喂养着1000头牛,农场的全部工作人员就是他自己和两个儿子,还有一名雇工。这无异于一幅艰苦奋斗和勤俭生活的现代图画。加拿大农民的那种诚实品格和艰苦勤俭的作风令人感慨。

加拿大农民历来就有艰苦努力、厉行节俭的传统,其中苏格兰人后裔更是如此。最近,经济学家约翰·高布雷斯出版其回忆录《苏格兰人》,追忆了苏格兰人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在加拿大拓荒的艰苦与勤俭生活。97年前,他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西南部的一个小镇,当时是家庭农场初创时代,人们过着春种秋收的农耕生活,大家都不富裕,但都不缺乏诚实与勤俭的品格。高布雷斯记叙了一个颇具民俗色彩的故事:圣诞节之夜,名字中有“鳕鱼”之意的约翰(当时鳕鱼干是农民冬天唯一可以买得起的蛋白质食物)在厨房里点上油灯,用手势在墙上做成小兔子的形状,和孩子们一起逗乐。但墙上的兔子不能跑得太久,因为灯油快燃尽了!后来,“鳕鱼”约翰一病不起,死后被放入棺木,不料他又活了过来,把身上的衣服一件一件地脱下来,扔到棺材外面,才安心死去。民俗故事难免有情节的夸张,但反映的却是一种历史的真实。至少,这位97岁的经济学家把它当作历史的真实。正是从这些勤劳节俭的拓荒者,到后来继承先辈优良传统的一代代加拿大人,经过不懈的奋斗,一步步给加拿大现代农业、现代经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当年苏格兰农民“艰苦勤俭”是生存的必须,那么今天这种“必须”已转化为加拿大农民生命的“基因”而延续着。前不久,笔者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前新闻局长凯因斯先生相约,造访了他在北纬53度线附近的故乡罗布林镇。小镇现有2000人,大都以农业为生。路上,凯因斯告诉我,一生没有离开过家乡和农业的兄长休将邀请他吃晚饭。他兄长休和嫂子在小镇上唯一一家中国餐馆欢迎我们。几道菜很快摆了上来:炒米粉、青椒牛肉、猪肉丸子和一盘素菜,米饭外加清茶一杯。惊诧!竟然连农民喜欢的鳕鱼干都没有!兄弟与弟媳第一次登门,就这样招待吗?休和凯因斯谈笑甚欢,从他们自己的孩提时代谈到他们今天已长大成人的孩子们。次日,休请我们吃早饭,凯因斯、休和我叫了咖啡,休夫人说已喝过咖啡,一切全免。节俭如此之甚,让人感到几分悭吝,但笔者好像从凯因斯说过的话中找到答案: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花;该花的钱,算计清楚了才花!这分明还是百年前的农民传统!

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长,农村人口越来越少。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也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但是,不论是政治家还是一般民众都不应忘记,是世代农民用诚实和辛劳勤俭为现代社会挺立起精神的脊梁!

来源:人民日报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