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疾病库
抑郁症
2011-09-07 14:21:56      来源:百度百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4、躯体疾病可以引起抑郁

也就是说抑郁是躯体疾病的精神症状,如乌干达伤寒、粘液性水肿、恶性贫血。

某些疾病可以先表现为抑郁,这种抑郁可能显示患者已患有某种躯体疾病,躯体疾病的抑郁可能是一种早期症状。

脑卒中后抑郁症 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表现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度抑郁,表现为悲伤、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下降、兴趣减退、思虑过度、情绪易激惹等;另一类是重度抑郁,除了上述轻度抑郁症状外,还有紧张焦虑、早醒、兴趣丧失、思维迟缓、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有濒死感及自杀意念,自杀企图是脑卒中后抑郁最危险的症状,可出现在脑卒中后的早期或恢复期,应引起高度注意。

血管性抑郁症 血管性抑郁(Vascular Depression),近年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于1997年始,Alexopoulos与Krishnan等提出并发展了血管性抑郁的概念,认为脑血管疾病会引起患者主管情绪调节和认知的额-皮质下通路的血管性损害及神经递质代谢的异常,从而导致抑郁症的发生。Alexopoulos等把血管性抑郁定义为“存在血管性危险因子时发生的抑郁,并伴有神经心理学缺陷和影像学上局灶性脑病理改变”。Kr-ishnan等对其定义范畴进行了扩展,认为血管性抑郁不仅包括伴有静息性卒中或白质高信号(WMH)的晚发性抑郁,还应包括卒中相关抑郁、血管性痴呆和血管危险因子等。

药源性抑郁症 由药物引发的抑郁症就称为药源性抑郁症。 临床实践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在持久使用复方利血平片(原名复方降压片)后会出现情绪抑郁。早在20世纪50年代 就有报告称利血平能引起抑郁,后来发现与利血平同类的萝芙木硷制 剂降压灵、降压平等也引发抑郁。除复方利血平片外,含有利血平的 复方制剂,还有安达血平片、新降压片、降压静片、脉舒静片、复方 降压平片等。其他降压药如脉乙啶、肼苯哒嗪、心得宁、心得安、美加明、甲基多巴等亦可引发抑郁。 除了降压药,还有许多其他药物也可引发不同程度的抑郁,如抗厌氧药甲硝唑(灭滴灵),抗结核药异烟肼(雷米封),抗心律失常 药双异丙吡胺(达舒平)、心律平、利多卡因、心得安等,强心药洋 地黄、抗癫痫药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抗帕金森症药左旋多巴、金刚 脘胺,解热镇痛药布洛芬、消炎痛,胃肠功能调节药甲氰咪胍(西米 替丁)、胃复安,抗精神失常药氯丙嗪,催眠药安定以及口服避孕药等。药物引发的药源性抑郁症一般有以下特点:(1)既往有情感性疾病史者容易患病。(2)出现抑郁症前病人大多有静坐不安、心神不宁等锥体外系反应。(3)病人常有一种难以描述的身体不适感,有一种“讲不清楚的难过”,常表现为情绪不稳、波动性焦虑、烦躁, 对事物缺乏兴趣爱好和自信心,精力下降,睡眠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自杀。(4)抑郁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在用药后不久,多数在用药数日到两年之内发生,且用药量越大越易发生抑郁,减量使用或停药后, 抑郁症状可逐渐缓解,再次使用该药又可诱发抑郁。药源性抑郁症带有一定的隐匿性,患者用药后若出现相关抑郁症状,应加以注意,及时停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以缓解抑郁症状,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症状

三大主要症状

抑郁症与一般的“不高兴”有着本质区别,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它有明显的特征,综合起来有三大主要症状,就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运动抑制(主要表现为运动机制受限)。

抑郁症患者应最少包括其中两项:

1、情绪低落就是高兴不起来、总是忧愁伤感、甚至悲观绝望。《红楼梦》中整天皱眉叹气、动不动就流眼泪的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例子。

2、思维迟缓就是自觉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事,思考问题困难,特别是兴趣与愉快感丧失。患者觉得脑子空空的、变笨了。

3、运动抑制,包括精神精力减退、总有疲乏感、不爱活动、浑身发懒、走路缓慢、言语少等。严重的可能不吃不动,生活不能自理。

其他症状

具备以上典型症状的患者并不多见。很多患者只具备其中的一点或两点,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心情压抑、焦虑、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等,都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时很难与一般的短时间的心情不好区分开来。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上述的不适早晨起来严重,下午或晚上有部分缓解,那么,你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这就是抑郁症所谓昼重夜轻的节律变化。

1. 抑郁心境程度不同,可从轻度心境不佳到忧伤、悲观、绝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没意思,高兴不起来,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有些病人也可出现焦虑、易激动、紧张不安。

2. 丧失兴趣是抑郁病人常见症状之一。丧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热忱和乐趣,对任何事都兴趣索然。体验不出天伦之乐,对既往爱好不屑一顾,常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主诉“没有感情了”、“情感麻木了”、“高兴不起来了”。

3. 精力丧失,疲乏无力,洗漱、着衣等生活小事困难费劲,力不从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溃”、“泄气的皮球”来描述自己的状况。

4. 自我评价过低:病人往往过分贬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极和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将来,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前途一片黑暗。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

5. 病人呈显著、持续、普遍抑郁状态,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行动迟缓,但有些病人则表现为不安、焦虑、紧张和激越。

6. 消极悲观:内心十分痛苦、悲观、绝望,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以死求解脱,可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和行为。

7. 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抑郁病人常有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睡眠障碍、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昼夜波动等生物学症状,很常见,但并非每例都出现。

8.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多数病人都有食欲不振,胃纳差症状,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诱惑力,病人不思茶饭或食之无味,常伴有体重减轻。

9. 性功能减退: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性欲减低,男性可能出现阳痿,女病人有性感缺失。

躯体症状

抑郁症的躯体症状

抑郁症除了会出现情绪症状外,还会出现一些躯体症状,其中包括睡眠紊乱(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还有一种情况是,别人以为他睡的很好,但本人觉得自己一点也没睡着)、乏力或精力减退、食欲下降(70%的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这种情况,轻的表现为没食欲,重症表现为丧失食欲)、性功能减退(女性会在抑郁症发病期间出现闭经)、体重下降、便秘、全身疼痛不适等非特异性躯体症状。

抑郁症主要以抑郁心境、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为主,多数病例还存在各种躯体症状。

(1) 抑郁心境:基本特点是情绪低落,苦恼忧伤,兴趣索然。感到悲观绝望,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常用活着无意思、高兴不起来等描述其内心体验。典型者有抑郁情绪,昼重夜轻的特点。常与焦虑共存。

(2) 思维迟缓:思维联想过程受抑制,反应迟钝,自觉脑子不转了,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思维问题费力。反应慢,需等待很久,在情绪低落影响下,自我评价低,自卑,有无用感和无价值感,觉得活着无意义,有悲观厌世和自杀打算,有自责自罪,认为活着成为累赘,犯了大罪,在躯体不适基础上出现疑病观念,认为自己患了不治之症。

(3) 意志活动减退: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被动,不愿参加外界和平素感兴趣的活动,常独处。生活懒散,发展为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

(4) 躯体症状:大部分抑郁病人都有躯体及其他生物症状,例如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突出,多为入睡困难。

(5) 其他:抑郁发作时也能出现幻觉,人格解体,现实解体,强迫和恐怖症状。因思维联想显著迟缓及记忆力下降,易影响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出现抑郁性假性老年痴呆症。

病因病理

遗传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生物化学因素

证据表明,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现在已知,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环境因素和应激

严要的丧失,失恋,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抑郁症。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常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郁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质滥用的问题。

性格因素

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病理

抑郁症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的确切机理,目前其病理主要有以下两大学说:

1、神经递质学说

认为抑郁症病因为大脑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间的浓度相对或绝对不足,导致整体精神活动和心理功能的全面性低下状态。临床观察到抑郁症患者大脑缺少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抗抑郁药就是通过抑制神经系统对这两种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使得突触间隙这两种递质浓度增加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2、神经回路学说

2007年,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冯国平的研究成果,首度揭示了强迫、焦虑和压抑的生理机制,指出“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回路”出现信息传导不畅是神经症的病理原因,而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著作中也进一步指出抑郁症是心灵呼吸的哮喘,发明了以此原理开发的缓解焦虑、解除抑郁的辅助心理自助方法,说明神经回路信息传导不畅与抑郁症相关。

诊断

诊断标准

在国际疾病分类- 20中,抑郁发作不包括发生于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因此,抑郁发作只包括首次发作抑郁症或复发性抑郁症。

国际疾病分类- 20规定的抑郁发作一般标准有3条:

g1.抑郁发作须持续至少2周。

g2.在病人既往生活中,不存在足以符合轻躁狂或躁狂(f30.-)标准的轻躁狂或躁狂发作。

g3.需除外的最常见情况:此种发作不是由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f19)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碍(f00-f09)所致。抑郁发作的症状分为两大类,可以粗略地将之分别称为核心症状和附加症状。

自我测试和断定方法

抑郁症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心情不好,一个人情绪低落,但过两天就好了,这就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有九个主要症状,只要以下这些症状至少存在四项,而且持续了两周还不能缓解,并且影响到了 平时的正常生活,就需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抑郁症,并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咨询。

★兴趣丧失,没有愉快感;

★精力减退,常有无缘无故的疲乏感;

★反应变慢,或者情绪容易激动、亢奋,也容易被激怒;

★自我评价过低,时常自责或有内疚感,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难以决断;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据研究,80%抑郁症患者具有睡眠障碍)。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减退。

除上述症状外,抑郁症还有一些“周边症状”。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大多数抑郁症患者主要不是情绪方面的症状,而是头痛、头晕、腹胀、心悸、身体疼痛等躯体症状。因此一些查不出生理原因的躯体症状也应该考虑是否有抑郁症的可能,以免延误治疗。

鉴别诊断

(一)内源性抑郁症:

存在下列症状之一者,应考虑内源性抑郁症的可能:

1、即往有躁狂或抑郁发病史。

2、家族中有躁狂或抑郁病史。

3、本次病程过程中躁狂表现。

4、有精神运动性迟滞。

5、早醒或症状有晨轻晚重的变化。

6、内脏功能低下,食欲减退或体重减轻,而无躯体疾病的存在。

7、自罪观念,任何幻想或妄想

8、严重的自杀企图或多次自杀未遂。

9、生活不能自理,自知力严重缺乏。

(二)反应抑郁症: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反应性抑郁症的可能:

1、急性起病,病程不到半年。

2、由明显环境因素诱发,且症状与环境因素有关。

3、精神创伤常萦绕于脑际,难以摆脱。

(三)药物所致的抑郁状态:

患者可能找到使用药物病史。

(四)器质性疾病或躯体伴发的抑郁状态:

可找到器质性病变。

(五)其他神经症和精神病伴发的抑郁状态:

除抑郁症状外,患者无神经症和精神病其他症状。

抑郁症的诊断:

(一)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

(二)以持久的轻度至中度抑郁为主要临床相,伴有以下症状至少三项:

1、兴趣减退,但未丧失。

2、对前途悲观失望,但不绝望。

3、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

4、自我评价下降,但愿意接受鼓励和帮助。

5、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但被动接触良好,愿意接受同情和支持。

6、有想死念头,但又顾虑重重。

7、自觉病情严重难治,但主动求治,希望能治好。

(三)存在下列症状中的任何一项:

1、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2、早醒和症状的晨重夕轻。

3、严重的内疚和自罪。

4、持续食欲减退和明显的体重减轻(并非躯体疾病所致)。

5、不止一次自杀未遂。

6、生活不能自理。

7、幻觉和妄想。

8、自知力缺损。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